临床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01期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

A.气道急性炎症

B.气道堵塞

C.气道先天畸形

D.气道高反应性

E.气道平滑肌收缩

答案:D

解析:支气管哮喘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公认的机理有以下三方面。

1.Ⅰ型变态反应和IgE合成调控紊乱 抗原(变应原)初次进入人体后,致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应抗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时,导致细胞膜脱颗粒,释放一系列化学介质包括组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5-羟色胺和前列腺素等,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亢进等生物效应作用。

2.气道炎症改变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BAL)对哮喘动物模型及哮喘病人进行活检,证明气道组织显示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但并不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因发病机制。

3.气道高反应性 即气道对各种特异或非特异刺激的反应性异常增高。气道高反应包括即刻反应(Ⅰ型变态反应),及持续反应。支气管平滑肌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并在大脑-下视丘-垂体的调节下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人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取决于胆碱能受体的兴奋状态,而哮喘患者则不同,其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α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增强,β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低下或被部分阻滞,由于这些异常,患者气道反应性的亢进,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因此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的主要发病机制。

【生理学】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的K+浓度,则该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均增大

B.均减小

C.前者增大后者减少

D.前者减少后者增大

E.前者减小后者不变

答案:B

解析: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的电位差。生物电产生的原理可用“离子学说”解释。该学说认为: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膜内外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膜内K+又高于膜外,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细胞膜对蛋白质负离子(A-)无通透性,膜内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内侧,从而形成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产生后,可阻止K+的进一步向外扩散,使膜内外电位差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即静息电位。因此,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因此细胞外钾增多,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少,细胞内的钾流到细胞外的钾就减少,使得细胞内的钾离子相对增多,而钾是带正电荷的,细胞内是带负电,钾离子与细胞内的负电中和,使得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就减少。

静息电位的减少(比如说原来是-80mv的,现在由于钾离子的影响,变为-60mv),使得动作电位上升的幅度就减少了,因此选B。

【生理学】切断动物颈部迷走神经后动物的呼吸将变为:

A.变深变慢

B.变浅变慢

C.不变

D.变浅变快

E.变深变快

答案:A

解析: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黑-伯氏反射)的传入神经,该反射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配合脑桥呼吸调整中枢,及时切断吸气,防止吸气过长过深,从而调整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当迷走神经被破坏时,该反射作用即消失,表现为呼吸加深变慢。所以选A。

 

「外科学」食管癌患者进食呛咳,提示

A.癌侵犯吞咽神经

B.上段食管癌

C.食管气管瘘

D.癌肺转移

E.伴有气管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食道癌的晚期症状:

1.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因为食管壁富有弹性和扩张能力,只有当约2/3的食管周径被癌肿浸润时,才出现咽下困难。因此,在上述早期症状出现后,在数月内病情逐渐加重,由不能咽下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亦不能咽下。如癌肿伴有食管壁炎症、水肿、痉挛等,可加重咽下困难。阻塞感的位置往往符合于癌肿部位。

2.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并发食管-气管或食管-支气管瘘或癌肿位于食管上段时,吞咽液体时常可产生颈交感神经麻痹征群,可引起进食呛咳及肺部感染。

「儿科学」8个月患儿,腹泻5天,稀水便1日10余次,尿减少。体重5.5kg,皮下脂肪0.4cm.足稍凉,二氧化碳结合力为9mmol/L,血钠128mmol/L,本例脱水程度及性质是:

A.轻度脱水,等渗性

B.轻度脱水,低渗性

C.中度脱水,等渗性

D.中度脱水。低渗性

E.重度脱水,低渗性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临床上将脱水的分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见下表:

程度失水占体重%精神状态皮肤及粘膜眼眶及前囱尿量周围循环状态

轻度<5稍差皮肤弹性尚好或稍差,口唇稍干燥稍凹陷略少面色尚好或稍苍白,四肢尚温暖

中度5-10烦燥或萎糜皮肤弹性差,口唇干燥明显凹陷明显减少皮肤苍白,四肢凉

重度

>10

嗜睡或昏迷皮肤弹性极差,口唇极干燥深度凹陷极少或无尿皮肤苍灰,可见花纹,四肢冰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失,血钠低于130mmpl/L.根据题干,因此,本题选D中度脱水低渗性。

「内科学」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长期以来反复发生溶血,近一周上呼吸道感染,其后贫血日渐加速,血红蛋白50g/L,网织红细胞0.1%,白细胞2.8 ×l09/L,分类中性52%,淋巴48%,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减低,网状细胞浆细胞多见,最大可能是

A.急性溶血状态

B.脾功能亢进

C.再障危象

D.骨髓纤维化

E.以上均不是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多种血液病都可引血象中血细胞减少,但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减低,最有可能的还是再障。

急性溶血状态:有溶血性黄疸和骨髓代偿性红系增生表现。

再障:指获得性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骨髓象多部位穿刺涂片增生不良,三系造血有核细胞均减少,非造血细胞成分增加(题中示浆细胞增多)。再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联系密切。

脾功能亢进:是指各种疾病引起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可累及三系。骨髓象呈明显增生活跃。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为病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症,常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淋巴结等。骨髓象早期常见骨髓有核细胞,特别粒和巨核细胞,但后期增生低下,有时呈局灶性增生象。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