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内科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1、有关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到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B.肌钙蛋白起病后6小时内升高,5~6天恢复正常

C.CK-MB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

D.AST在起病6-10小时开始升高,3~6天恢复正常

E.LDH在起病6-10小时后升高,1-2周内恢复正常

答案:B

解析:

肌钙蛋白起病后3-4小时内升高,7~10天恢复正常。

2、男,15岁,糖尿病史l年,3天前感冒发热,食欲下降而停用胰岛素(注:是个诱因)。一天来恶心呕吐,查体:睡眠状态,大声呼唤可醒,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该患意识障碍属于

A.嗜睡

B.意识模糊

C.昏睡

D.浅昏迷

E.无意识障碍

答案:C

解析:患者需要考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题是只是考察了临床诊断学中意识障碍一节的几个名词。

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状态。

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

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障,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

3、男性,60岁,咳嗽5年,呼吸困难加重7天,桶状胸,x线示:肺透过度增强,肋间隙增宽,横膈下降。RV/TLC%=40%,MVV占预计值50%,FEV1/FVC%为55%,该患者最恰当的诊断为

A.代偿性肺气肿

B.老年性肺气肿

C.阻塞性肺气肿

D.间质性肺气肿

E.旁间隔性肺气肿

答案:C

解析:此题涉及几种呼吸系统疾病肺功能的特点。

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检查对肺气肿具有确诊意义,其特征改变是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和肺总量都增高,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值增大(>40%)。病变发展成COPD时,最大用力呼气流速等反映气道阻塞和气流受限的指标均下降。

4、男性,58岁,平素健康,近半月夜间阵发性哮喘发作,被迫坐位,气急,l0分钟后自行缓解。查体:肥胖,BP170/110mmHg,R25次/分,P110次/分,两肺底部湿啰音,无哮鸣音,初步诊断为

A.支气管哮喘

B.心源性哮喘

C.喘息性支气管炎

D.运动性哮喘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发作。病人突然醒来,感到严重的窒息感和恐怖感,并迅速坐起,需30rain或更长时间后方能缓解。通常伴有两肺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与卧床后间质液体重吸收和回心血量增加、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小支气管痉挛及卧位时膈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5、9.最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是

A.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C.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D.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E.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答案:E

解析:

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将其分为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两类。快速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或落在前一心搏的易损期时(R在T波上),常为心室颤动先兆。AMI合并的一系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反应了缺血心肌的电不稳定性,其发生系由于心肌梗死导致的不应性离散而易于发生折返所致。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其中房性早搏发生率较高可见于20%~25%的AMI患者。室上性心律失常被认为可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之一,或心房梗死及心电不稳定等原因所致。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有时可不处理。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多伴发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伴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如恶心、呕吐、低血压,经一般处理,数目常可恢复,这种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以上,常为可逆的。10%~20%的AMI患者合并有束支传导阻滞,严重时亦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常位于希氏束以下,常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引起,多为不可逆的,可进展发生猝死。总之,前壁心梗常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数目常可恢复,这种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以上,常为可逆的。10%~20%的AMI患者合并有束支传导阻滞,严重时亦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常位于希氏束以下,常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引起,多为不可逆的,可进展发生猝死。总之,前壁心梗常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理,数目常可恢复,这种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常在希氏束以上,常为可逆的。10%~20%的AMI患者合并有束支传导阻滞,严重时亦可引起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常位于希氏束以下,常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引起,多为不可逆的,可进展发生猝死。总之,前壁心梗常易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下壁心梗易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6、女性,18岁,肺炎球菌肺炎患者,意识模糊,血气Pa0238mmHg,PaC0230mmHg,氧疗时应采用:

A.内给氧

B.高浓度给氧

C.持续低流量给氧

D.鼻导低浓度给氧

E.鼻塞低浓度间歇给氧

答案:B

解析:

题中患者考虑为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时危重病人抢救应吸氧,但应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氧吸人一般吸氧浓度40%~50%,维持PaO260mmHg,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当吸入氧浓度(FiO2)>0.5,而PaO2<60mmHg,应尽早进行机械通气。

7、女性,20岁,劳累后畏寒高热右胸痛。查体:急性病容,口周疱疹,右肺中下部闻及管性呼吸音,临床诊断右肺炎,最可能的病原体是:

A.肺炎支原体

B.肺炎克雷白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肺炎衣原体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C

解析: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发病前常有淋雨受凉、过度疲劳、醉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起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和胸痛。体温升高前可有寒战,随之高热,达39—40度,呈稽留热型,伴头痛、衰弱、全身肌肉酸痛。脉率相应增速。咳嗽始为干咳,之后出现脓痰,典型铁锈色痰现已相当少见,有时痰带血丝或小血斑。气促与病变范围较广、高热以及基础肺功能减退有关。胸痛相当常见,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重,下叶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放射至肩部或下腹部,后者易误诊为急腹症。体检患者呈急性病容,呼吸浅速,鼻翼扇动,发绀,口角可出现疱疹。胸部体征视病变范围而异,大叶病变时有典型肺实变体征。

8、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患者,长期以来反复发生溶血,近一周上呼吸道感染,其后贫血日渐加速,血红蛋白50g/L,网织红细胞0.1%,白细胞2.8 ×l09/L,分类中性52%,淋巴48%,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减低,网状细胞浆细胞多见,最大可能是

A.急性溶血状态

B.脾功能亢进

C.再障危象

D.骨髓纤维化

E.以上均不是

答案:D

解析:

多种血液病都可引血象中血细胞减少,但骨髓三系细胞增生减低,最有可能的还是再障。

急性溶血状态:有溶血性黄疸和骨髓代偿性红系增生表现。

再障:指获得性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骨髓象多部位穿刺涂片增生不良,三系造血有核细胞均减少,非造血细胞成分增加(题中示浆细胞增多)。再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联系密切。

脾功能亢进:是指各种疾病引起脾肿大和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征。可累及三系。骨髓象呈明显增生活跃。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为病因不明的骨髓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症,常伴有髓外造血,主要在脾,其次在肝、淋巴结等。骨髓象早期常见骨髓有核细胞,特别粒和巨核细胞,但后期增生低下,有时呈局灶性增生象。

9、男性,59岁,咳嗽,咳痰6年,心悸气短2年。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桶胸,双下肢轻肿,肝颈回流征阴性,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腹水征阴性。血气:PaC02 56mmHg,Pa02 49mmHg,pH7.56,该患者应诊断为

A.慢性支气管炎

B.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C.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

D.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失代偿期

E.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心肺功能代偿期

答案:C

解析:

男性,59岁,咳嗽,咳痰6年,心悸气短2年(提示慢支,可能已有心功能不全)。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提示体循环淤血,右心功能不全),桶胸(提示阻塞性肺气肿),双下肢轻肿,肝颈回流征阴性(提示右心功能不全),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提示肺动脉高压),腹水征阴性(提示还没有发展到心源性肝硬化)。血气:PaC02 56mmHg,Pa02 49mmHg,pH7.56(诊断为Ⅱ型呼衰,有碱中毒,可能是因为气促导致的通气过度,亦可能是其它原因,如利尿剂的使用)。

10、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程第6天尿量80ml/d,血压l86/110mmHg,面浮肿,体表静脉充盈,双肺底有散在湿啰音,此时在治疗上应采取下列何组措施为好

A.严格控制输液量,高效利尿剂,早期导泻、降压

B.采用平衡盐液,降压,促进利尿,导泻

C.采用高渗葡萄糖液,降压,利尿

D.采用利尿合剂,纠正酸中毒,扩血管药

E.纠正酸中毒,降压,激素,利尿

答案:A

解析:

患者处于少尿期,此时易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故选A.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上表现为三大主症(发热、出血、肾功衰竭)和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在发热期有三痛症状: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及眼眶痛。

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表现

1.发热期:多为突起高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2.低血压休克期: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少尿期:常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主要表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

4.多尿期:此期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尿素氮等物质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继发性休克。

5.恢复期: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垂体功能减退、心肌劳损等。

高血容量综合征发生的基础是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GFR下降,少尿。循环系统因尿少和体液过负荷,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同时病毒诱发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少了肾脏的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激活RAS系统等。在此时表现为水过多、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低钠血症。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