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乳性黄疽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多于生后4~7天出现黄疸
B.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1)但尚无核黄疸报告
C.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
D.胃纳差,体重不增
E.继续哺乳l~4月胆红素亦降至正常
答案:D
解析:
母乳性黄疽归类于病理性黄疸。
母乳性黄疽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见于母乳喂养儿,黄疸于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有助于诊断。
2.10个月男孩,诊断为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近2天又出现发热,搐搦,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脑膜炎复发
B.脑膜炎后遗症
C.脑脓肿
D.脑水肿
E.硬膜下积液
答案:E
解析:
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出现硬脑膜下积液,1岁以内的流杆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儿较多见。
其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化脑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易进入硬膜下腔而形成积液。
2、在化脑的发病过程中,硬脑膜及脑组织表浅静脉发生炎性栓塞,尤其是以穿过硬膜下腔的桥静脉炎性栓塞的影响更大,可引起渗出或出血,局部渗透压增高,因此水分进入硬膜下腔形成积液。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化脑起病后7-10后,临床特征是化脑积极治疗过程中体温不降,或退而复升;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等。
3.关于小儿时期神经反射,下述错误的是( )
A.出生时握持反射即存在,3~4个月时消失
B.出生时拥抱反射即存在,10个月后消失
C.出生时腹壁反射不易引出,1岁时才稳定
D.2岁以下小儿巴氏征可阳性
E.3-4个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可阳性
答案:B
解析:出生时拥抱反射即存在,3-4个月时随大脑皮层发育,对皮层枢与脊髓的控制功能逐渐建立,此反射消失。
4.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血象特点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数的减少比血红蛋白量的减少更为明显
B.血涂片以大细胞为主,中央淡染区不明显
C.网织红细胞计数常减少
D.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基本正常
E.MCV>94fl,MCH>32pg
答案:D
解析: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94μm3,MCN>32pg,MCNC为32-36%。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碱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
白细胞数稍低,粒细胞胞径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分叶可超过5个以上,常出现在红细胞改变前,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计数一般均减低,其形态较大。
5.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
A.ASO与ESR
B.ASO与血浆蛋白电泳
C.ESR与补体C3
D.ESR与血BUN
E.血BUN与Cr
答案:B
解析:
急性肾小球肾炎
ASO和补体C3检查较有意义。我认为此题选项设计不严谨,A和B都不是很恰当。
参考资料
红细胞计数轻度降低,可能与水滞留后血液稀释有关。白细胞在发病初期可增多,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也可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在大部分病例中血液非蛋白氮及尿素氮浓度正常,少数可偏高,而肌酐一般正常,在尿闭时两者均上升。血浆总蛋白量及胆固醇测定多数正常,电泳可发现白蛋白含量略见降低。70%~90%患者血清抗“O”抗体效价升高,但正常者并不能排除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可能性。其他抗体包括抗脱氧核糖核酸分解酶抗体、抗链激酶抗体、抗透明质酸酶抗体和DPN酶抗体均可升高。在本病早期,血清总补体浓度(CH50)及C3均可明显降低,以后随病情好转而恢复。另外可有一过性冷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多正常或阴性。
6.除卧床休息外,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
A.青霉素+双氢克尿塞
B.青霉素+安定
C.速尿+洋地黄制剂
D.二氮嗪+速尿
E.速尿+20%甘露醇
答案:D
解析:需要首先处理高血压脑病。
7岁男孩。眼睑浮肿7天,肉眼血尿3天伴少尿1天入院。有头昏、恶心,并出现一过性失明。查体:颜面及下肢明显浮肿,非凹陷性,血压22.7/16kPa(170/120mmHg),呼吸30次/分,心率100/分,二肺呼吸音粗,心腹(-)。尿常规:红细胞(++++),蛋白(++),管型O-1个/Hp。ASO>500U。
患儿诊断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首先要处理高血压脑病,原则上采用降压效力强而迅速的药物。
二氮嗪用于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时紧急降压,但对嗜铬细胞瘤或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所引起的高血压无效。
7.8月小儿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左右连续机器样杂音,向颈部、锁骨下传导,可触及震颤,胸部X线示:左心房、室增大,肺血管影增多,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弓增大。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肺动脉狭窄
D.法洛氏四联症
E.动脉导管未闭
答案:E
解析
“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左右连续机器样杂音向颈部、锁骨下传导可触及震颤”这一体征已提示了为动脉导管未闭。
题中胸片见左房室增大,肺血管影增粗。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弓增大。
动脉导管未闭时,主动脉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均超过肺动脉(注:随病情发展主动脉和肺动脉在舒张期的压力差可缩小),因而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左向右分流的血液连续不断,使肺循环及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左心负荷加重,其排血量可达正常的2-4倍,导致左房扩大,左室扩大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注:当肺动脉高压形成,左向右分流减少,右室收缩期负荷将加重)
动脉导管未闭时,胸骨左缘上方有一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占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于收缩期末最响,向左锁骨下,颈部和背部传导。(注:当肺血管阻力增高时,杂音的舒张期成分可能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