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9期

【中医基础理论】

1.具有女子先天之称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观点的是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女子独具先天是由女子的生理特性所决定,这也反映了肝与女子生理特性密切关联。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肝脉所过之处,与冲任有密切关系,妇科疾病多为冲任损伤,而冲任损伤与肝的病变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病症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都和肝及冲任损伤密切相关。故妇科治疗常用疏肝养肝等法。

2.“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对阴偏衰或阳偏衰所致的病证,主要运用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治疗。如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一般不能用辛温散寒的药物,应当用补阳的药物,扶助不足之阳而达到制约相对偏盛之阴的目的。这种方法,又叫“阴病治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的虚热证,则不能用苦寒清热的药物,而应用滋阴之品,资助不足之阴,以达到抑制相对偏盛之阳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又叫“阳病治阴”。亦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怒胜()

A.喜

B.思

C.悲

D.恐

E.惊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B不选C呢?

解析:怒属木,思属土,木克土,故愤怒能抑制忧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思伤脾,怒胜思。”

4.通行元气的是()

A.膀胱

B.三焦

C.小肠

D.大肠

E.胆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5.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

A.肝脾肾

B.脾肺肾

C.心肝脾

D.脾肺心

E.肝肺肾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是D?

解析:脾、肺、肾司水液代谢是指脾肺肾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其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水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脾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也称为脾主运化水液。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脾的运化功能,能够协助胃、小肠等将水饮进行消化、吸收,化生津津液;二是指脾的升清作用,能够将既成之津液上输至肺,经肺布敷全身,或直接布散四旁,而发挥其滋养脏腑、润泽官窍的作用。

肺司水液代谢,亦称为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通过其宣发肃降作用对体内的水液发挥着疏通与调节作用。肺主通调水道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肺宣发作用将津液向上向外布散,将浊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向下向内布敷津液,并将浊液下输膀胱。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称。

肾主水液代谢,即肾主水,主要表现在肾对水液代谢的升清降浊的作用。肾主水,主要是通过肾阳气化作用来完成的。其一,将由肺的肃降下达于膀胱的浊液,使浊中之清者复上升至肺,并重新分布全身;使浊中之浊者,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其二,肾为先天之本,肾中阳气为全身阳气之根,肺的宣降、脾的运化、三焦气化、膀胱的气化皆赖肾中阳气温煦蒸化才得以正常进行。故曰“肾主水”,“肾为水之下源”。

【中医儿科学】

6.下列哪项不是麻疹逆证的见症()

A.发热如潮,壮热汗出

B.麻疹暴出,皮疹稠密

C.疹色紫暗

D.疹色淡白

E.皮疹稀疏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麻疹逆证的见症都有什么?

解析:麻疹逆证:因邪盛正虚而发生。麻疹疾病中,如初热期或出疹期,壮热持续不降,肤干无汗,烦躁不安,麻疹暴出,皮疹稠密,疹色紫暗;或体温不升,或身热骤降,麻疹透发不畅,疹出即没,皮疹稀疏,疹色淡白;或皮疹隐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均为麻疹逆证证象。

7.小儿断奶的适当年龄是()

A.10~12个月

B.8~10个月

C.12~14个月

D.6~8个月

E.14~16个月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一般认为婴儿长到10~12个月是断奶的最佳时间。因为母乳中富含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抗体,易于吸收,是最适合婴儿的营养物质,因此不宜过早断奶。若无法哺乳到10个月,至少也要保证4~6个月的母乳喂养。

8.患儿,6岁。发热咳嗽5天。证见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疗首选方()

A.三拗汤

B.麻黄汤

C.华盖散

D.荆防败毒散

E.麻杏石甘汤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这是什么病的什么型啊?

解析:这是肺炎喘嗽的风寒闭肺证。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呛咳不爽,呼吸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主方:华盖散加减。

9.患儿,女,6岁,时有尿频,小便清长,每晚尿床l次以上,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肢冷畏寒,舌淡,苔白滑,脉沉无力。应诊断为()

A.尿频,脾肾气虚

B.遗尿,肾气不足

C.遗尿,脾肾气虚

D.尿频,脾肾阳虚

E.遗尿,肺脾气虚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选尿频呢?

解析: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即不仅是将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时也在非睡眠状态或清醒时将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它不宜排放的地方。

排尿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

【诊断学基础】

男性,54岁,10年来上腹部胀闷不适,近l年来加重,且发现下肢浮肿,牙龈易出血。查体:面色灰褐,巩膜轻度黄染,双前臂可见蜘蛛痣,腹部膨隆,可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为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指,腹部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下肢凹陷性浮肿。临床可能的诊断是(  )

A.上腔静脉阻塞

B.下腔静脉阻塞

C.慢性肝炎

D.门脉性肝硬化

E.多囊肝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肝硬化患者进入失代偿期,症状明显,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这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详细的掌握!

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结合本患者情况):

1、脾肿大——脾肋下2指。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部可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为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3、腹水——腹部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

并结合其他的症状,可确诊本病例为:D.门脉性肝硬化。

【中医基础理论】

孤府指的是( )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学员提问:是三焦吗?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中医诊断学】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于(  )

A.先天不足

B.疳积

C.血热

D.肾精亏损

E.血虚

学员提问:什么是疳积啊?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卫生法规】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预防措施

B.进行医学观察

C.予以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学员提问:是E吗?

答案与解析:

答案:E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阴部干涩、灼热,奇痒难忍,入夜尤甚者多为(  )

A.肝肾阴虚

B.脾肾阳虚

C.肝经湿热

D.湿虫滋生

E.津亏血少

学员提问:请解释?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阴痒指妇女外阴及阴中搔痒,甚则波及肛门周围,痒痛难忍,坐卧不宁。

多因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注于下焦;或忧思郁怒,肝郁生热,挟湿下注;或因外阴不洁,久坐湿地,病虫乘虚侵袭所致;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虚,精血亏耗,血虚生风化燥,而致外阴干涩作痒。

临床以湿热为患为多见。症见外阴搔痒难忍,带下量多而腥臭,外阴湿润,局部或有渗出物,胸闷心烦纳减,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

肝肾阴虚者,症见外阴干涩搔痒难忍,或有灼热感,甚则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酸耳鸣,入夜尤甚等,治宜滋阴泻火,祛风止痒,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