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8期

【中医诊断学】

1.面色黄的主要原因是()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E.肾阳不足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脾气虚证脾气不足,久延不愈,可致营血亏虚,而成气血两虚之证,则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萎黄。

寒湿困脾证湿阻气滞,气血不能外荣,故见面色黄晦。脾为寒湿所困,阳气不宣,胆汁随之外泄,故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

湿热蕴脾证湿热内蕴,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故皮肤发痒,面目肌肤发黄,其色鲜明如橘子。

2.五色系五脏,则黑色属()

A.肝

B.脾

C.肾

D.心

E.肺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那肝、脾、心、肺均是什么色?

解析:肝、脾、心、肺与五色中的青、黄、赤、白相对应。

3.舌的脏腑分布,则舌中属()

A.心肺

B.脾胃

C.肝胆

D.肾

E.三焦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舌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功能上,舌为心之苗,脾胃之外候;在结构上,舌体通过经络、经筋直接或间接地联系于脏腑,脏腑之精气上荣于舌,使其能正常发挥生理功能。所以脏腑的病变可以通过经络气血的联系反映于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象犹如一面镜子,变化迅速而又明显可见,能客观地反映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及病证的转归与预后。

据历代医书记载,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应心肺,舌中应脾胃,舌根应肾,舌边应肝胆。

【中药学】

4.患者,男,39岁。右侧面神经麻痹1周,右眼闭合露睛,饮水外漏,体质尚可。用药宜首选()

A.全蝎、蜈蚣

B.全蝎、白僵蚕

C.全蝎、地龙

D.地龙、白僵蚕

E.羌活、防风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右侧面神经麻痹,右眼闭合露睛,饮水外漏——为风中经络,治疗宜祛风通络,选B.全蝎、白僵蚕。

僵蚕可祛风定惊,化痰散结,治疗:1.惊痫抽搐。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2.风中经络,口眼?斜。3.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4.痰核,瘰疬。

全蝎可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治疗:1.痉挛抽搐。既平熄肝风,又搜风通络,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3.风湿顽痹。4.顽固性偏正头痛。

5.患者,男,38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脘腹隐隐坠痛,大便溏薄,一日三行,舌质淡,脉沉细无力。用药首选()

A.党参、白术

B.党参、升麻

C.山药、柴胡

D.黄芪、升麻

E.党参、柴胡

正确答案:D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用党参?

解析:患者中气不足,且有气虚下陷之象。黄芪、升麻皆有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

党参功效补中益气,无升举阳气作用。

6.能用于预防麻疹的药物是()

A.升麻

B.葛根

C.紫草

D.白鲜皮

E.荆芥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葛根不行吗?

解析: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7.下列哪项不是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

A.择食、食欲不振

B.恶心呕吐频繁

C.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渣样物

D.脉搏增快

E.体温升高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妊娠剧吐的临床表现恶心呕吐频繁、呕吐物中有胆汁或咖啡渣样物、脉搏增快、体温升高。而择食、食欲不振是妊娠的正常生理反应。

8.女患者,结婚2年未孕,形体肥胖,月经2~6月一行,胸闷纳呆,白带增多,苔白腻,脉滑。B超提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宜()

A.滋阴养血,调冲益精

B.健脾补肾,调补冲任

C.疏肝解郁,养血理脾

D.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E.活血化瘀调经

正确答案:D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患者为不孕证痰湿型。

证候分析:肥胖之人,痰湿内盛,气机不畅,则冲任阻滞,脂膜壅塞于胞而致不孕;冲任阻滞,则经行延后,甚或闭经;痰湿内阻,故见胸闷纳呆泛恶;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疗法则:燥湿化痰,理气调经。方药举例:启宫丸。

9.月经后子宫内膜的再生起于()

A.子宫肌层

B.致密层

C.基底层

D.海绵层

E.功能层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子宫内膜的组成及功能?

解析:子宫内膜亦称子宫粘膜,是指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对动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应,因此可随着性周期(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动情素可引起子宫肥大,孕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发生特殊的妊娠初期变化,或改变子宫内膜的性质,使之具有产生蜕膜的能力。子宫内膜覆盖着粘膜,由粘膜上皮与其下方的固有层所组成。粘膜上皮为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复层柱状上皮,动情素分泌时,各上皮细胞将长大、分裂使数目增多。固有层中粘膜上皮下方的部分称为机能层,上皮细胞进入其中形成子宫腺,并对动情素起反应。机能层的下层称为基底层,富有血管。

【针灸学】

下列何经循行到达巅顶()

A.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足厥阴肝经

E.手太阴肺经

学员提问:请老师讲讲手足厥阴经的循行?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胸部支脉:沿胸中,出于胁肋至腋下,上行至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经之间,经肘窝下行于前臂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到指端(中冲)。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并没有循行到达巅顶。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方剂学】

保和丸中配伍莱菔子的主要用意是()

A.消食止泻

B.消食导滞

C.下气消食

D.化滞解酒

E.消积和胃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C

神曲消食健脾,善化谷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长于消面食痰浊之积;麦芽健脾开胃而消面乳之积,共为辅药。消食除胀——用于食积气滞证。莱菔子辛甘行散,主入脾胃经,功擅消食化积,行气除胀,故尤善于治疗食积气滞、腹满胀痛等证。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配伍,如保和丸。

【中医诊断学】

按脉时需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

A.伏脉

B.沉脉

C.牢脉

D.弱脉

E.革脉

学员提问:请鉴别一下伏脉和牢脉?谢谢!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伏脉——脉来隐伏,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而不见的脉象。伏脉多见于邪闭、厥证、剧痛。因邪气内,脉气不得宣通所致。

牢脉——脉来实大弦长,浮取、中取不应,沉取始得,坚牢不移。多见于阴寒积聚的病症,如症瘕、痞块、疝气等。

《脉诀汇辨》:“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牢脉不可混于沉脉、伏脉,须细辨耳。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然不必兼大弦也;伏脉非推筋至骨,不见其形。在于牢脉,即实大,才重按之便满指有力,以此为别耳。”

【中医基础理论】

女子胞的功能活动与下述哪项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肝、肾、冲脉、带脉

C.心、肝、肾、冲脉、督脉

D.冲脉、带脉、任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学员提问:请解释?

答案与解析:

答案:E.

女子胞与肾和冲任二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主人体生殖机能,与女子胞有络脉相联系,而冲任二脉都起于胞中,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

当女性身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肾精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提供了条件。若肾气衰弱,冲任二脉气血不足,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甚或不能受孕等病证。妇女至50岁左右,随着肾中精气和冲任二脉的衰弱,进入绝经期,则不能受孕。

此外,女子胞与心、肝、脾三脏的关系密切。因为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都有赖于血,而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统血。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女子胞的正常功能而出现月经和胎孕疾病,故临床中见月经不调或胎孕病证时,多从肾、肝、脾、心及冲任二脉着手治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患者老年男性,持续剧烈胸痛,如刺如绞,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形寒肢冷,神疲气怯,伴心悸气促,手足青紫厥冷,舌紫暗苔滑润,脉沉细无力,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其证型是( )

A.心阳虚衰,寒凝心脉

B.心肾阳虚,虚阳外越

C.心脾两虚,痰浊阻遏

D.心肺气虚,痰瘀互结

E.气阴亏损,心络瘀阻

学员提问:我知道答案为A.但请老师讲一下心肾阳虚,虚阳外越的表现?谢谢!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心肾阳虚,虚阳外越”,在临床上可呈现出两组相反的症状:

一是心肾阳虚,是疾病的本质:面色白或黧黑,心悸,气短乏力,动辄气喘,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神疲,或见便泄稀溏,五更泄泻,或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尺部尤甚等症状,如果临床上单纯出现上述症状,阳虚的辨证并不为难;

二是虚阳外越,是疾病的假象。临床上有轻重之分。轻者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头痛眩晕、口渴咽燥等症为主;重者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面赤、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临床上虽然常表现为寒热错杂,但仔细鉴别还是容易区分的,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智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等。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