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2年第09期

【方剂学】

患者沙某,男,49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干鼻燥,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治宜选用

A.桑杏汤

B.贝母瓜蒌散

C.清燥救肺汤

D.麦门冬汤

E.百合固金汤

答案及解析:C

患者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为外邪入侵 肺的淸肃失常所致,舌干鼻燥,口渴,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此乃气阴两伤所致,此时即不能用辛香之品,亦不可用苦寒泻火之品,只可以清燥润肺 益气生津故选C。

【中药学】

患者,男,50岁。素有高血压病史,服降压药可基本维持血压正常。但时有头痛,眩晕,耳鸣,项强等不适。用药宜首选

A.菊花

B.决明子

C.夏枯草

D.牛膝

E.葛根

答案及解析:D

牛膝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可治疗火热上逆诸证。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

【临床应用】

(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与红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术、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术、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治上部血热妄行者,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者;治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者,常与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与瞿麦、滑石、通草等同用。

【中医基础】

五行中,“金”的“所不胜”之行是 

A.火

B.水

C.土

D.木

E.以上均非

答案与解析:A

在相克的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所以,五行相克的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金为例,“克我”者火,则火为金之“所不胜”。“我克”者木,则木为金之“所胜”。余可类推。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妊娠期母体的变化错误的是

A.随妊娠进展,可出现子宫Braxton Hicks收缩(12~14周不规则无痛性收缩)

B.阴道分泌物增多

C.血容量在孕34~36周达高峰(妊娠中期增加最快,至孕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增加约1450ml。)

D.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增加

E.足月时体重约增加12.5kg

答案及解析:C

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

(1)血液

血容量:妊娠中期增加最快,至孕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增加约1450ml。由于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其中血浆约增加l000ml,红细胞约增加450ml,血液呈稀释状态。

血液成分: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下降;白细胞升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加;凝血因子均有增加;血浆蛋白降低。

(2)心血管的变化

心脏:妊娠后期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约1.Ocm,心浊音界稍扩大。多数孕妇在心尖区可听到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心率每分钟增加约l0~l5次。心电图因心脏左移出现电轴左偏。

心排出量:可比非孕时增加30%。

血压: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晚期轻度升高。

静脉压:妊娠期间上肢静脉压无改变,下肢静脉压于孕晚期升高。孕妇也因此容易发生下肢及外阴静脉曲张和痔疮。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