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煎剂灌肠加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与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将79例病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结果观察组近期治愈32例(82.1%)、总有效率为97.5%,较对照组的近期治愈18例(45.0%)、总有效率80.0%为优(P<0.01)。结论: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药煎剂灌肠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比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效果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复发率高,难以治愈。笔者1994~2008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9例,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临床类型、病变范围、病情等级参见表1.
1.2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共79例,采用抛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对比。观察组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9例,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2~61岁,平均37.6±12.4岁。病程6~108个月,平均42.2±21.3个月。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4岁个平均38.1±13.1岁,病程7~113个月,平均43.1±21.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表1两组病例发病情况比较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煎汤灌肠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SASP用量为0.5,4次/d.方剂采用自拟方。处方:黄柏10、地榆12、白及10、诃子10、丹皮10、延胡索10、白头翁15、白花蛇舌草15、紫草根15.每日1剂,水煎至100~150mL,待药温降至约38℃时保留灌肠2h,每天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SASP,每次0.5,4次/d.两组均治疗14日为1疗程,间隔1周再开始第2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疗效标准
按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1].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纤维结肠镜检查无改善。
1.5数据统计
所有计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法。数据统计采用POMS2.0统计软件。
2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愈32例,有效6例;对照组近期治愈18例,有效15例,在近期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82.1%,对照组为43.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9.97,P<0.01)。在总体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P<0.01)。
3讨论
3.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仍为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炎症介质生成增多有关[2].中医认为,在炎症活动期以湿热内蕴型为主。慢性期以湿热内蕴型与脾胃两虚型交替出现为主。
3.2用中药液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了灌肠治疗便捷、高效的优势。方中用主药黄柏清湿热、泻火毒,辅药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收敛,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配以诃子涩肠止泻,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淤,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紫草根清热凉血。全方具有治血化淤、祛腐生肌和修复损伤肠黏膜作用,起到调理治本,去症治标的功效。
3.3有研究证实,直肠中、下静脉绕过肝脏而进入大循环,避免了消化液中酸碱和酶的影响与破坏作用,同时局部黏膜吸收的血药浓度远高于口服吸收浓度,而且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吸收有规律[3].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一则能避免消化液中各种有机物质对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药效得到更大的发挥;二则药液能到达溃疡处,直接刺激溃疡面愈合,起到双重的用药和治疗作用,因而在临床效果上,近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SASP组。在本观察中,只对近期疗效进行了比较,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跟踪访问。
【参考文献】
[1]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4.
[2]邓长生,夏冰.炎症性肠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4.
[3]刘茂才.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