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中西药溶栓配合电磁治疗与西药抗凝溶栓治疗周围动静脉血栓疗效。方法筛选周围动静脉病例,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电磁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西药结合电磁治疗组应用中西药溶栓和外用电磁治疗,西药对照组应用肝素、华法林、尿激酶抗凝溶栓治疗。结果:中西药结合电磁治疗组血栓溶解率80.9%,有效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14.3%;西药对照组血栓溶解率33.3%,有效率60%,并发症发生率60%.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结合电磁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均有溶栓效果,但中西药结合电磁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溶栓结合电磁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疗程短,费用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药溶栓;电磁疗法;肝素;华法林;尿激酶;溶栓疗效
目前医学界都在积极研究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但是西药抗凝溶栓对周围动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临床应用的溶栓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内脏器官出血),因而需要随时进行血液凝血试验检测;药物的副作用有时会威胁生命,需随时中断治疗而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如果未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西医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取栓两类,中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效果明显,电磁治疗具有消肿,活血作用。采用中西医电磁三联结合应用临床研究,效果显著,有重要应用价值。现将我院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对照应用中西医电磁三联疗法和西药溶栓治疗血栓性疾病31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及病房2004年9月至2009年3月诊断为周围动静脉血栓患者共31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电磁三联治疗组和西药溶栓对照组,年龄34~67岁,平均(50±16.8)岁;中西药电磁三联治疗组21例,男14例,女7例;其血栓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下肢动脉血栓2例。西药对照组10例,男8例,女2例;血栓部位: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下肢动脉血栓1例。发病时间均在数小时及数年内,诊断一经确认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西药治疗组:(1)溶栓: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30min内滴完,10天为一疗程。从患肢端滴入。(2)抗凝: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6h测定部分凝血酶原活性(APTT)、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以调整肝素的用量,保持APTT延长至基础值2~2.8倍,持续滴注肝素钠48~72h后改用口服华法林。中西药电磁三联治疗组:除用以上西药治疗外,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以活血通饮加减:丹参30g,赤芍30g,双花30g,土茯苓30g,当归15g,刘寄奴15g,三棱9g,莪术30g,桃仁10g,红花10g.剧痛加乳香,没药。水煎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将电磁治疗仪缚带缚与患处,调整好电流,脉冲,以患者舒适为宜。以上两法均应用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血流量、血栓溶解程度[2].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SSPS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栓形成部位、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西药电磁三联治疗组:21例患者治疗5~26天(平均14.8天)。经超声检测显示血栓全部消失17例,部分消失4例,有效率100%;西药对照组:10例患者抗凝溶栓治疗4~30天(平均18.4天),经超声检测显示血栓全部消失者3例,部分消失3例,无效2例,其中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被迫中断治疗,有效率6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溶栓过程中并发症
中西药电磁治疗组21例,牙龈出血3例。西药对照组,牙龈出血、皮下瘀斑3例,3例血尿。
2.3中西医电磁三联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疗效比较。
3讨论
静脉血栓是Virchow于1946年提出的形成生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之一,当静脉壁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可激活血小板释放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同时静脉壁电荷改变,导致血小板聚集,黏附,形成血栓。血栓可以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血栓治疗新药物的校校搜集整理开发研究一直是临床和药物学家热门课题。在保守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仍采用西药抗凝溶栓的方法,运用尿激酶,肝素溶栓治疗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对慢性、陈旧性血栓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长期应用副作用大。而采用中西医电磁三联疗法具有优势,西药可溶栓,抗凝;中药可活血祛瘀;电磁疗法可活血,消肿。应用三联疗法具有疗程短,费用低,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血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