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运行系统如何调节经济要素的过剩与短缺,以应变外部系统环境的变化的科学。
经济的问题一直都包括着过剩和短缺两方面的问题。由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济要素过剩而产生的经济问题其危害不仅仅是人类自身,还涉及到更大的范畴。其实现在人们已经研究过剩的问题了,只是在以短缺的名义研究过剩,最好的例子就是:购买力不足问题。
衡量一个经济学理论是否有现实价值,首先明确这个经济学理论所要达到的效果。评价一个经济理论的效果,先要明确这个经济理论的作用对象。
中式经济学理论所要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即“经济之道”。
经济运行的过程包括两个相反的过程:“损不足,奉有余”和“损有余,补不足”,经济运行系统的产生就是由这两个过程的冲突产生的。两种过程势力的强弱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形态。
在《老子》中讲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描述了两种不同的过程对事物的作用方式。
“损有余,补不足”是将强的、多的、盛的变成相对弱的、相对少的、相对衰的;之所以不将强的变成绝对弱的,是因为损有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补不足。
“损不足,奉有余。”是将弱的、少的、衰的变得更加弱、少、衰,这种过程是“损有余,补不足。”的反过程。这种过程不可能无限的进行的。其实把这两个过程拆开来就是一个人为的假设,现实中这两个过程是分不开的。
这两种相反的经济运行方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经济实体组织
在这两种运动方式的强弱不同阶段产生了经济中期可以简单的分为四季:经济的春、夏、秋、冬四个阶段。
经济之春:此时“损不足,奉有余”渐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总量不及“损有余,补不足”,“损有余,补不足”渐弱。 生。
经济之夏:此时“损不足,奉有余”达到最大值;总量大于“损有余,补不足”,“损有余,补不足”总量达到最低值。 长。
经济之秋:此时“损不足,奉有余”渐弱,总量大于“损有余,补不足”,“损有余,补不足”渐强。 收。
经济之冬:此时“损不足,奉有余”达到最低值,总量小于“损有余,补不足”,“损有余,补不足”达到最大值。 藏。
正是这两种相反的运动方式的强弱交替促成了一切的经济事物产生、发展和消亡。有了这个前提就可以定义所有的经济事物和经济现象。当然也蕴含这一切经济问题在里边。
反者,道之动;弱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道之用也。 《老子》
过剩影响生存状态,从而影响行为方式,影响价值观,影响文化。很多的经济问题本身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可是它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放大效应非常严重。经济运行过程这是有这些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放大效果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