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采用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并设体针组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均为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腕踝针组57例,其中男43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者3天,最短者5小时。体针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5岁;病程最长者7天,最短者1天。
2 治疗方法
腕踝针组:
根据腕踝针区域划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部位包括5、6两区内,进针点选下5、下6,用0.35mm×40mm毫针,常规消毒皮肤,进针深度1.2寸,患者取俯卧位进针。两条腿进针后,校校搜集整理让患者下地行走,并作腰部旋转动作,最大限度活动腰部,留针20分钟,不须运针,也不求有酸麻胀痛针感,以针入皮下无任何感觉为佳。
体针组:
患者俯卧位,取腰夹脊、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昆仑,用0.35mm×50mm毫针和0.45mm×75mm毫针,进针后要求有针感强刺激,留针30分钟,其间运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腕踝针组:
57例中,痊愈48例,显效6例,好转3例。痊愈48例中,1次治愈20例,2次治愈22例,3~5次治愈6例。
体针组:
30例中,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3例。治疗次数最短5次,最长14次。
腕踝针组与体针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腕踝针组疗效明显优于体针组。
4 典型病例
方某,男,48岁,1998年6月26日就诊。患者不慎闪腰,当即腰痛剧烈,行走障碍,检查示:腰4~5椎间盘突出。诊见:患者痛苦面容,两侧骶棘肌紧张,局部无红肿,以左侧腰骶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不能转身,当即取腕踝针下5、下6两点进针,进针后令其活动腰部,10分钟后患者可自行翻身,疼痛大减。第2天自骑自行车来诊。2次告愈。
5 讨论
《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腕踝针与经络学说十二皮部有关,皮部作为十二经脉的体表络区,参与十二经脉气血的循行,但它和经络不同之处在于经脉是呈线状循行分布,而皮部则重在“面”的结构。腕踝针的6个区域也正是气在“面”上的循行敷布,它的分区基本上与十二经脉皮部相一致,相当于十二经脉络穴的功能。腕踝针正是通过类似十二经脉浅刺法之机理,以调整经脉之气,达到祛邪扶正,行气止痛的作用。观察发现,扭伤时间越短,治疗的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