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的辨证施护

关键词:眩晕;中医药疗法;护理

眩晕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辨证施护协助治疗眩晕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48例眩晕病人,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34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最长者40年,最短者2年。临床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20例,痰浊中阻型18例,气血亏虚型5例,肾虚型5例。

2辨证施护

2.1护理眩晕病人首先要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必须避免噪声,因眩晕患者常因噪声而加重病情。室内光线不宜太强,以柔和为宜。病员要有充分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少作或不做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眩晕。

2.2眩晕病人的情志护理。中医有“怒伤肝、悲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七情所伤之说。如大怒之下常会引起头痛、头晕、面赤等肝阳上亢的症状。所以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恐慌、消极悲观等情绪,同时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以免影响心情,使疾病反复发作或加重。

2.3给眩晕病员作护理或其它操作时,动作宜轻而柔软,并应利索,注意不要摇动病床,增加病员不适。

2.4眩晕病人的饮食,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吃多餐,多吃蔬菜、水果,禁烟酒辛辣刺激及肥甘厚味之品。肝阳上亢、痰浊中阻型眩晕应控制肥甘厚味饮食,虚证眩晕应适当增加营养。脾虚眩晕可常食红枣、赤豆等,肾虚眩晕可常食用黑芝麻、胡桃肉、山药等。

2.5注意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诱发因素,严密观察病情的缓解和发展,精心护理。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特别注意观察神志、血压、头痛、视力、抽搐、心率、呼吸、出汗、尿量、恶心、呕吐、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等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典型病例

病例1:王某,男,70岁。患者因头晕、目眩1周,加重半天入院。自诉3天前因与家人发生口角,郁闷不解,次日即感头昏、头痛,双目发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双肋下胀痛,口干,口苦,大便干结、3日未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入院体检:血压24/16kPa,面色潮红。入院诊断为眩晕(肝阳上亢型)。经中医辨证施治给予平肝潜阳中药治疗。在护理中,主动与其接触、谈心,以及与患者家属的思想沟通交流。在护理人员的劝导下,病人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很快化解,解除患者的发病诱因。在观察病情时特别注意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尿量、头痛、视力的变化。在病人血压较高时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选头高脚低位为宜,并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减少探视,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在饮食护理上我们了解到病人喜食葱、蒜、韭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品,则劝其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多食蔬菜、水果,禁烟、酒刺激动火之品。

经过1月余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血压很快稳定,眩晕症状得到改善,食欲增加,二便调。出院时指导病人平时心情宜开朗,少生闷气,保持情绪乐观平静,避免一切不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坚持服药,定期测量血压,活动宜小心,以防跌倒。

病例2:赵某,男,42岁。诉反复头昏、乏力1年余,加重1周入院。患者自诉近1年来感头昏、目眩,心烦欲吐,活动后气短,胸闷脘痞,嗜睡,肢体沉重。曾检查B超提示:脂肪肝。平时喜食肥甘厚味,有饮酒嗜好。入院检查形体肥胖,肝肋下1cm,压痛(±),血压18.7/12kPa,舌胖大,苔厚腻,脉沉滑。入院诊断为眩晕(痰浊中阻型)。病人入院后时感恶心、呕吐。即嘱病人侧卧位,并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性状。中药宜温服并少量多次频服。并配合针灸止吐、止晕,选穴如内关、足三里、丰隆、涌泉。在饮食护理中,嘱病人进低盐素食,避食晕腥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助湿生痰。

经中药化湿祛痰治疗,及辨证施护,病人上述症状消失,康复出院。出院指导其少食肥甘厚味,适当控制饮食,戒烟酒、少饮浓茶、咖啡,加强体育锻炼,经常测量血压,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4小结

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眩晕病人较多,体会到在护理方面应重点观察每次眩晕的诱发因素,以及伴有的症状,根据证型不同,采取相应的辨证施护。如:肝阳上亢者宜重视精神护理,痰浊中阻者注意呕吐物的内容及饮食宜忌,而气血亏虚证及肾虚证则劝导病人注意休息、摄生,加强饮食调补,避免过劳过累,提倡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素质。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