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综合征之一。1991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80例,报道如下。
1病例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我院1991年1月至1999年11月住院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竭160例,均符合1986年南京会议《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并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证实。校校搜集整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男59例,女21例;对照组80例,男56例,女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至入院日期、早期病情严重度和肾功能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①控制入液量,每日给予液体量为前24h显性失水量加500ml;②保证每日热量3200~5000J;③多巴胺20mg,速尿100~200mg分别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口服。方剂组成:大黄60g,当归50g.用法:每剂水煎100ml,分2次口服,直至患者进入多尿期移行阶段方可停用。
1.3观察方法
治疗后均动态观察记录体温、血压、尿量、临床症状、并发症和副作用。每2~4天测定1次血、尿常规及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直至多尿期或恢复期症状消失,检验指标恢复正常。
2结果
2.1尿量变化
治疗组和对照组少尿持续时间分别为(2.46±1.12)天和(3.51±1.14)天,差异非常显著。
2.2肾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3例,死亡患者的肾功能观察资料不全,未作统计。其余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显示,治疗组BUN、Scr及尿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为(7.33±2.10)天、(8.54±2.06)天和(4.97±1.49)天,短于对照组的(9.99±3.10)天、(11.03±2.93)天和(7.00±2.07)天,差异非常显著。
3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致死原因是急性肾衰竭及其并发症。肾血管损害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是肾衰竭的病理基础。由于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进入肾脏的血流量亦随之下降,可导致肾小管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坏死的上皮细胞脱落后阻塞管腔,造成少尿或无尿。进入肾脏的血流量下降,可刺激入球动脉旁器产生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多,导致全身血管包括入球动脉收缩,进一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已知,多巴胺能兴奋血管多巴胺兴奋体,呈现特有的扩张肾和肠系膜动脉效应,校校搜集整理使肾血流量增加和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尿量增加。此外,多巴胺还可能增加动脉收缩压和脉压差,使少尿期动脉压得以维持;多巴胺也兴奋心脏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器官血流灌注增加,尿钠排出与尿量也随之增加。当归具有很强的干扰素诱生作用,有抗病毒及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大黄能促进输尿管的蠕动,使尿中钠、钾含量增加而产生利尿作用,并且还有降低尿素氮、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因此,多巴胺、当归、大黄联合应用,明显缩短了少尿期,提高了治愈率,该法简便经济,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