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震荡后遗症6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震荡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近5年门诊日志筛选分析统计60例患儿病历:对照组30例,运用西药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且安全副作用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震荡后遗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小儿脑震荡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脑震荡后遗症通常发生在轻闭合性头部外伤,比严重头部外伤更为常见。脑震荡时会有短暂的意识丧失或记忆丧失,未引起头部重大结构改变,也无严重的神经后遗症,脑干功能及其他体征均正常,但可造成相当大的功能障碍。“脑震荡后遗症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1~12个月”[1],儿童组织的修复及再生能力强,所以病程较短,持续时间不同,其影响因素很多,如种族、性别、地区、环境及个体差异等。而临床如何才能更快消除患儿症状,解除家长对患儿智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健康等的担忧、焦虑、抑郁等心理苦困呢?笔者采取了中成药复方丹参片结合西药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进行治疗,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病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均为近5年来在本院儿科门诊部就诊患儿。其中男42例,女18例,2~4岁31例,4~7岁10例,7~13岁19例,最大13岁,最小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2周。

1.2影像资料

 (1)颅骨平片未见骨折;(2)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3)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尔有弥散性δ波和θ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患儿有散在的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减低或波形消失;(5)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阴性。

1.3诊断标准

 有头部外伤史后,出现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呕吐、易惊、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不同程度的遗忘症、表情淡漠、情绪怪异、神情呆滞、焦虑等。辅助检查如上影像资料(3)(4)项均恢复正常。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为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无论是初诊还是转诊至门诊的患儿,均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片(四川绵阳太极集团所产)。

1.5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智力(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能力)”[2]恢复正常。结果:对照组30例,平均病程为45天,治疗组30例,平均病程为30天,治疗组平均病程比对照组平均病程少15天。

2病案举例

例1,患儿男,7岁,学生,2004年3月10日初诊。家长代述:小儿于2个月前因门板倒塌压倒在地,事发时腰部受伤,昏迷,头部左侧有3cm×3cm的血肿,急诊住县人民医院治疗,经检查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尔有弥散性δ波和θ波,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为阴性,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经治疗1周后出院。出院后患儿常常烦躁,易发脾气,夜间多梦,白天不定时出现头痛,几秒后自行缓解,但头晕而胀,记忆力差,经西医常规治疗后,疗效不明显,近半月来发作频繁,影响生活学习,经介绍来我科求治,证见患儿愁眉苦脸,神情呆滞,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微红,尖边有少量瘀点,脉涩而有力。证属气血瘀阻,络脉滞塞,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拟以通窍活血汤加味,试服数剂。家长觉得小儿服中药汤剂困难,笔者便对症选用西药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再加复方丹参片,按小儿常规量服,半月后复诊,患儿已能自述头痛过两次,痛后不觉晕胀,记忆力也好转,续服1个月后停药,已愈。近半年未见复发。

例2,患儿女,2岁,2006年4月7日初诊,其父代述:1个月前,小孩不慎从1m高的水缸上摔下,额部有4cm×3cm的血肿,患儿哭喊不止,急诊外科处理,7天后血肿消失,但患儿常不定时捧头哭闹,烦躁不安,多发于夜间,头部多汗,不思食,曾做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损害。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经西医常规治疗,疗效不显。来我科求治。证见患儿精神萎靡,时而烦躁哭闹,注意力很难集中,指纹深红紫暗,推之滞涩,舌红有瘀点。仍用西药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加复方丹参片,按小儿常规量服,持续服药1个月,1个月后复诊,家长告之,服药半月后哭闹减少,头汗止,睡眠如常,但精神欠佳。观其脉证略有元气虚损之征,便嘱家长早晚于餐前服人参银耳羹20ml,1个月后复诊,已痊愈,跟踪6个月未见复发。

3讨论

对照组用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进行组合治疗。药理机制:头部外伤后结缔组织及神经组织损伤,组织细胞变性,从而引起局部组织出现水肿,压迫神经,导致神经功能紊乱。维脑路通能治疗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局部组织水肿;地巴唑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阻力降低,缓解脑血管痉挛;维生素B6能促进谷氨酸脱羧酶的合成,产生更多的γ丁酸,从而抑制中枢神经兴奋状态,达到镇惊止吐等作用。它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受活化,防止血小板损伤;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改变。

治疗组,运用维脑路通、地巴唑、维生素B6进行组合,再加中成药复方丹参片,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丹参性味苦,微寒。苦降行血,微寒能除血热,故可安神定志;冰片性味辛、苦,微寒。有通诸窍醒脑之功;三七性味甘、微苦,温。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之用。三药组合,性味平和,共成通窍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并能除血中瘀热。

复方丹参片原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笔者认为小儿头部外伤及脑,而“脑为元神之府,脑伤而元神失其所主”[3],心为神之源,脑为神之用,元神瘀阻而脑窍闭塞,心脑病位虽不同,而神瘀窍闭病证相同,故治法也同。这样就扩大了复方丹参片所治范围。

三七丹参属活血化瘀方药,还广泛地用于许多疾病,包括现在治疗还比较困难的一些结缔组织疾病和免疫性疾病,都有较好的效果。如对于偏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冰片有芳香开窍,醒脑还神之功。西医药理认为:“冰片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进呼吸及血液循环,在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时,兴奋作用尤为显著,并可提高交感神经的敏感性,改善心肌的代偿功能”。活血祛瘀更利芳香开窃,而芳香开窃更益活血祛瘀,二药相互为用,又相得益彰。正如“中药复方药物配伍具有他特殊的物质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起到了增效减毒和制偏的作用”。

小儿脑震荡后遗症西医认为病理机制是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损伤,而致血管痉挛闭塞,神经功能失调,采用解痉药、血管扩张药和调节神经功能药综合治疗,让其机体组织自身修复。中医辨证为瘀血阻滞,神窍闭阻,则用活血化瘀通窍醒脑的复方丹参片,与西药结合治疗,对小儿脑震荡后遗症恰好是病与证的有机结合,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和临床病例治疗的结果发现: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病程,且安全副作用小(如因用药期间,有元气虚损之征,又宜服人参银耳羹以补之)。笔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震荡后遗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实值借鉴,从而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多层面、多形式的临床探索在不断深入,“寻找中药的有效作用部位或有效成分进行优化组合”是很有必要的,更有利于中医走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福金,孙正红.脑震荡后遗症状和心理困苦.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998,18(1):44-45.

2曹开镛.男性三百问.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5.

3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1984,99.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