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近几年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病在非流行年份约占小儿肺炎病原体的10%~20%,流行年份则高达30%以上。本病早期多表现为发热,伴轻咳,1周左右体温渐趋稳定,但咳嗽却越来越重。轻者多有受凉后即出现痉挛性咳嗽,无发热,但咳嗽持续时间长。过去我们基层医院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误诊率较高。近几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及辅助检查的相应完善,临床诊断率越来越高。本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口服或静滴,大多数学者建议治疗5天停4天,至少4个疗程,配合应用止咳化痰药物,临床疗效欠佳,且疗程长。笔者近几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效果甚佳,且能缩短疗程。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经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验确诊。男20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5.8岁,其中<1岁2例(5%),1~3岁7例(18%),4~7岁17例(45%),8~12岁12例(32%)。发病时间1~7天15例(39%),7~10天20例(53%),10天以上3例(8%)。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7例(18.4%),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27例(71%),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者2例(5%),以乏力、懒动、心慌为主要表现者2例(5%)。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在(4~10)×109者28例(74%),<4×109者2例(5%),>10×109者8例(21%)。红细胞沉降率增快11例(2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5例(1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3例(8%)。全部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其他检查:全部患儿均行胸部X线检查,示支气管炎9例(24%),支气管肺炎或肺炎29例(76%),胸腔积液1例(3%),肺不张1例(3%)。B超示胸腔积液1例。
1.2治疗
1.2.1西医治疗
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全部病例均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联合应用3代头孢抗感染,并给予退热、止咳、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重症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给予胸腔穿刺抽液恢复期给予理疗每天一次,以改善肺部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1.2.2中医治疗
病程早中期给予三子养亲汤及止嗽散加减,处方: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桔梗、前胡、紫菀、陈皮、百部、甘草,以清肺化痰、止咳。恢复期给予三子养亲汤及四君子汤加减,处方: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党参、云苓、陈皮、甘草,以健脾理气、润肺化痰。
1.3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轻中症患儿病程7~10天,重症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患儿,病程25天左右。
2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已知能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固醇的特殊培养基才能出现菌落,菌落很小。病原体与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虽无细胞壁,但含RNA和DNA.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多呈高热,持续5天以上;以咳嗽、憋喘为主要表现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甚至出现肺性脑病,年龄较大者可述胸痛;以乏力、懒动、心慌为主要表现者,听诊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易误诊为心肌炎。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发热、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2)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增快;(3)青、链霉素及磺胺药无效;(4)血清冷凝集素多滴度上升至1:32或更高,阳性率50%~75%;(5)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本组所有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均为阳性。本组所有患儿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西医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根据病程的不同时期辨证论治,恢复期给予复方丹参静滴以改善肺部微循环,临床效果颇佳。
有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学龄儿及青少年为主,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本组病例共38例,男20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1.1:1,学龄前及学龄儿占87%,与报道相符。笔者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免疫机制不健全及群体生活有关。但近几年婴幼儿发病有增高趋势,且发病急,病情重,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当引起重视。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仅缩短了疗程,而且提高了治愈率,可供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