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采用苦参槐花合剂、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混合液保留灌肠,并辅以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60例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5岁~74岁,平均年龄36岁;初发型12例,慢性复发型35例,慢性持续型13例;病程为半月~12年;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均经肠内镜检确诊。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每日4~20次不等,肉眼可见粘液血便或潜血粘液便、粥样便,个别病人有便秘或腹痛、腹胀、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
2治疗方法
局部治疗:采用庆大霉素8万U,甲硝唑注射液200ml,地塞米松注射液2.5~10mg,苦参槐花合剂50ml(苦参、槐花各30g,水煎2次,混合后浓缩至50ml),内加锡类散0.6~0.9g,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上药混合液200ml加温至37℃,进行保留灌肠,1次/d.灌肠后嘱患者以仰、俯、侧左、侧右四种体位卧床,各种体位不少于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间歇5~10天重复第2个疗程。
如便中带血较多,可在混合液中加入云南白药,以配合对症治疗。激素用药采取大剂量递减法,行全身治疗。口服健脾益肠方(黄芪、党参、白芍、木香、乌梅、甘草等),水煎2次/d,持续3~6个月。
3治疗结果
治愈:大便成形,黄色质软,每日1~2次,或1~2日1次,无腹胀、腹痛,食欲正常;有效:大便成形,尚不规律,仍有轻度腹痛和腹胀,食欲较好;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60例均获近期治愈或有效。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15例,2个疗程治愈者30例,3个疗程治愈者10例。另有5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大便已成形,但不规律。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临床症状较重,肠道外并发症多,一般治疗难以奏效。据有关资料报道,本病的病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功能失常,其次肠道细菌感染。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阳虚型最多,泄痢日久,脾病及肾,导致正气渐虚,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由于正气衰,正不胜邪,邪毒泛滥,则使病情日渐加重,迁延难愈。此与现代医学的免疫机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失调学说基本一致。
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用健脾益气,调节免疫法治本为主,抗菌消炎、生肌敛疮法治标为辅,并用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取效较好。如为直肠炎和乙状结肠炎,是灌肠药物可以直达病所,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取四种体位,保留3小时以上,有助于药物被病变部位充分吸收,而250ml的灌肠药液,药量适中,能使药物在局部得以均匀分布。
利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互补作用。如:苦参槐花合剂抑菌作用最强;庆大霉素及甲硝唑用来杀灭肠道内致病杆菌及灭氧菌,以消除诱发因素;地塞米松为抗炎作用,可降低肠道粘膜水肿渗出;配用健脾益肠方,旨在健脾益气、调节免疫,还可缓急止痛、涩肠止泻、敛疮生肌,抗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