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6例

1990年以来,笔者运用中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盘突出症1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56例中,男99例,女57例;年龄最大者77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25年;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者53例。L3~L4突出者37例,L4~L5突出者96例,L5~S1突出者19例,两处间隙椎间盘突出者4例。体征:椎旁压痛向患肢放射者14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26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者20例,脊柱侧弯者51例;腰椎常规X线检查148例:椎间隙变窄者56例,侧弯者74例。

2治疗方法

2.1中药辨证施治:气滞血瘀型76例:治以行气活血、理气温经止痛,药用玄胡、鹿角、金毛狗脊、丹参等;肾虚型16例:治以补肾壮阳,方选金匮肾气丸,或补肾滋阴,方选六味地黄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风寒型18例:治以祛风散寒利湿、温经通络止痛,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型46例: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选独活寄生汤加温经通络药。

2.2针刺:以足少阳、足太阴经穴为主,如腰椎2~5夹脊、环跳、居、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昆仑等穴。1次/d,12次为1个疗程。156例患者中,150例接受针刺治疗,6例惧针未予施行。

2.3牵引:1994年以前运用床头骨盘带牵引,重量20~30kg,0.5~2小时/次,2次/d.近年应用电动液压牵引床牵引,牵引量一般为患者自身重量,0.5~1小时/次,1~2次/d.

2.4手法:先分筋理筋、揉按定痛,放松局部痉挛组织;再施行旋转复位,斜扳手法。手法治疗3天1次,5~10次为1个疗程。

2.5封闭:根据病情选用痛点、神经根或硬膜外封闭。常用药物:2%利多卡因、强的松龙、地塞米松、透明质酸酶、当归、人参等。

2.6卧硬板床,一般需2~4周,待疼痛明显缓解为止。

3治疗效果

优:症状消失,椎旁无压痛,恢复工作,共80例,占51.2%;

良:症状基本消失,椎旁无明显压痛,能从事一般工作,共44例,占28.2%;

好转:腰腿痛减轻,可做轻工作,共27例,占17.3%;

差:症状及体征无明显进步,共5例,占3.2%.

4讨论

除急诊手术的病人外,一般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急性发作、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术后复发等),均应把非手术的综合治疗置于首位。

中医辨证,一般将腰痛分为气滞血瘀、风寒、湿热、肾虚四型。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因及证候予以仔细辨证,再予相应治疗。肾主骨,大多腰痛与肾气亏损有关,因此,治疗时不可忘记滋补肝肾以治本。

祖国医学认为,针刺治疗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补益肝肾的作用。西医认为,针刺有提高痛阈、解除痉挛的作用,针刺治疗可减轻症状;尽早、持续卧硬板床休息,是本病急性发作初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做好这点,症状消失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卧床的前提下实施牵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使腰背肌肉达到疲劳阈值,收缩能力减弱而使之松弛,且椎间隙增大,使纤维环内形成负压,可减少髓核进一步突出的可能,有利于自行还纳,使破裂纤维环自行修复。牵引适用于病史短、症状轻或时轻时重者,CT检查为膨出者。而突出髓核较大、中央型突出者,则不适用;手法治疗可松动上下关节突,调整神经管容积,有利于症状缓解。对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伴有轻微马尾神经受损的病例,一般不宜用手法治疗。有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病史的患者,手法要轻柔、谨慎。年龄大、体质衰弱的病人,以斜扳手法较安全;封闭疗法可缓解局部疼痛,促进局部炎症消退,对疼痛明显的病人疗效显著。有神经根粘连的患者,宜用透明质酸酶封闭。

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均有其一定的适应症。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以及中央型间盘突出者,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