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88例

自1994年9月~1998年8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8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题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及对照组80例。治疗组88例中男性47例,女性41例;年龄45~83岁,平均63.5岁;病情为中、重度者分别为45例、43例。对照组80例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4~82岁,平均62.8岁;病情为中、重度者分别为42例、38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强心利尿、激素及低流量给氧等常规治疗,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加服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

肺热壅盛型:证见喘咳不得卧,痰黄稠不易咯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面红身热,口渴喜饮,下肢或全身浮肿,舌质红,苔黄燥,脉数。治以清热宣肺,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重用石膏:麻黄10g、杏仁12g、石膏100g、甘草10g、黄芩15g、桑皮12g、地骨皮12g、双花30g、连翘30g、元参30g、丹参30g、泽泻30g,若兼心下痞满加炒莱菔子30g、大腹皮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芒硝(冲服)10g.

痰热壅盛型:证见喘憋较重,痰黄量多易咯出,心下痞塞至甚,全身浮肿,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以祛痰清热,宣肺止喘,予小陷胸汤加味,重用瓜蒌:黄连12g、半夏12g、瓜蒌60g、桔梗15g、麻黄6g、炒莱菔子15g、大腹皮15g、泽泻30g.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型:证见喘息不得卧,痰多清稀量多,恶寒重,发热轻,面部及四肢浮肿,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浮滑。治以散寒解表,定喘化痰,予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白芍12g、细辛3g、半夏10g、五味子10g、炙甘草10g、杏仁10g、黄芪18g、白术20g、防风10g、泽泻40g.

肺肾阳虚型:证见喘憋自汗,气短乏力,痰多清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腰以下肿甚,舌体胖大,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治以温补肺肾,利尿消肿,予桂附地黄汤合五苓散加减:熟地20g、茯苓30g、泽泻30g、桂枝15g、附子10g、山茱萸30g、白术30g、人参10g、黄芪30g.

元阳欲绝型:证见喘憋气促,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急宜回阳救逆,予四逆汤加减:附子15g、干姜12g、人参50g、山茱萸30g,水煎频服,不拘一日一剂,直至厥回阳复,病情稳定,再改常规服药。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依据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①显效:肺功能不全症状由Ⅲ级变为Ⅰ级;②有效:肺功能不全症状降一级;③无效:症状无变化;④加重:原有症状加重,肺功能不全升一级。

治疗组88例经治疗显效46例,有效3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47%.对照组80例中显效27例,有效36例,无效12例,加重5例,总有效率为7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体会

单纯应用西药治疗肺心病虽有一定效果,但因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状态,易于复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对本病经辨证分型治疗,均采用了仲景方剂,临床观察说明,只要辨证得当而用之,有桴鼓之效。

对本病的辨治,治标主要要抓住寒、热、痰、瘀四字,治本则重在心、肺、肾三脏,尤以肾为主。缓解期长期服用蛤蚧定喘丸和金匮肾气丸,可极大地改善病人的体质状况及预防急性发作。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