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感染120例体会

腹腔感染系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腔感染1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20例均系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平均47岁;病程最长25天,最短8h,平均36h.

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38例(保守治疗组)中,阑尾脓肿2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3例,原发性腹膜炎2例;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82例(手术后治疗组)中,有严重胆囊周围炎行胆囊切除术后28例,胃穿孔术后6例,小肠穿孔术后1例,有严重阑尾周围炎行阑尾切除术后38例,阑尾脓肿引流术后6例,原发性腹膜炎引流术后2例,1例系输尿管积脓术后。

临床表现:保守治疗组表现为腹胀腹痛,体温逐渐升高或持续不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腹部压痛明显,肌紧张较轻且较局限,多能扪及炎性包块,B超提示右下腹炎性肿胀或积液,白细胞计数增高。手术后治疗组术中见病变脏器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有脓苔,腹腔内炎症较重,手术虽切除病灶,去除病因,尽可能清除脓液,但仍残留病灶周围炎及少量脓性液,故术后3~5天仍腹胀腹痛,体温在38.5℃左右,白细胞计数升高持续7~15天。

2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采用科内协定处方消炎合剂,其药物组成: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人中黄10g片姜黄10g厚朴10g生大黄15g

浓煎成200ml,每日分2~3次口服。若服药后24h仍大便不畅,则加服芒硝10g.

保守治疗组除服中药外,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加用青霉素800万U静脉滴注3~5天;原发性腹膜炎加用丁胺卡那霉素0.4g,氨苄青霉素6g静脉滴注3~5天。

手术后治疗组:胃穿孔、小肠穿孔术后2天自服中药;其余病例均于术后1天服用中药,术后选用丁胺卡那霉素0.4g,氨苄青霉素6g,0.5%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3~5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好转:急性症状消失,腹腔包块未完全吸收;无效:腹痛加重。

3.2治疗结果:保守治疗组:用药24h后好转者16例,其余均48h后好转。用药5~7天临床治愈者13例;8~10天临床治愈者21例;11~14天临床治愈者4例。治愈后继续服用消炎合剂1周。追踪观察本组病例28例,2年内复发者2例。手术后治疗组:用药24~48h后好转者82例,1周后全部临床治愈。愈后继续服用消炎合剂1~2周。追踪观察本组病例80例,3个月内未见复发。

4体会与讨论

引起腹腔感染的疾病较多,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联合运用抗生素,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较慢,且用药时间长,常需7~14天,保守治疗后容易复发。

腹腔感染可属祖国医学“肠痈”、“腹痛”、“瘕”范畴。病因主要由饮食不节,或寒温不适,或劳倦过度,或暴怒忧思,导致气滞血瘀,胃肠功能受损,生湿生热,或因手术后余邪未清,湿热毒邪内结,气机郁滞,瘀血内停而发病。总的病机不外乎气滞、血瘀、湿阻、热毒。故消炎合剂选用蒲公英、紫花地丁、人中黄清热解毒,清泄余邪,药理研究表明紫花地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人中黄对高热烦渴效优;片姜黄理气活血;厚朴行气破积,与生大黄配伍,破结除满,荡涤肠胃,取承气汤之意,有明显地促进肠蠕动和排便现象。上药合用共成理气活血,通腑泄浊,清热解毒之功。

消炎合剂配合使用抗生素可起协调作用,缩短了手术治疗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同时有降低保守治疗复发率的趋势。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