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2期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1.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

A.视网膜病变

B.心脑血管病变

C.神经病变

D.酮症酸中毒

E.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

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约占80%,并使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发率和病死率为非糖尿病人的3.5倍,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由于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从而引起大量内皮素释放,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指数上升。

2.高血压脑病是指()

A.高血压过高引起的头痛

B.脑血管破裂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普遍而剧烈的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脑水肿

E.肢体偏瘫,失语不可恢复

答案:D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高血压脑病本病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或恶心高血压、子痫、铅中毒、柯兴综合征、嗜铬细胞瘤、醛固酮增高症等。

发病机理不表,有两种学说:①脑血管过度调节或脑小动脉痉挛学说:动脉压极度增高,脑小动脉痉挛,使流入脑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缺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和破裂。②脑血管自动调节崩溃学说:即血压达到一定上限时,自动调节机理破坏,结果脑血流量增加,血浆渗出增高和发生毛细血管坏死,点状出血与脑水肿。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1.患者,男,60岁,无痛性便血1周,大便为果酱样。最常见的原因为()

A.结肠肿瘤

B.肠套叠

C.克罗恩病

D.美克儿憩室

E.溃疡病

答案:A

学员提问:我选的是B.

解析:早期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因血液的粪便均匀地混合呈暗红色,又称为果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

2.疮疡溃后脓水不净,经内服、外敷治疗无效而形成的瘘管和窦道。其治法是()

A.挂线法

B.结扎法

C.砭镰法

D.挑治疗法

E.针灸法

答案:A

学员提问:何为砭镰?适用范围?

解析:砭镰法俗称飞针,是用三棱针或刀锋在疮疡患处浅刺皮肤或粘膜放出少量血液,促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证:适用于急性阳证疮疡,如丹毒、红丝疗等。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1.关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已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保守治疗

B.长期剧烈痛经者应行子宫全切术

C.年轻患者可用高效孕激素治疗

D.假孕疗法无效

E.服用布洛芬仅为对症治疗

答案:C

学员提问:应该用什么治疗?

解析:应视患者年龄、症状和有无生育要求而定。

一、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本病的有效药物。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症状较轻或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可缓解症状,并使子宫缩小,但停药后易复发。

二、手术治疗症状严重、年龄偏大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是否保留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和患者年龄。对子宫腺肌瘤的年轻患者或有生育要求者可行病灶切除术,但术后易复发。经腹腔镜行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约80%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