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病的鉴别诊断:
1.郁病:郁病的心神惑乱型表现为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为特征,与癫病表现相似,但郁病心神惑乱型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不发作时一如常人。
2.痴呆:癫病与痴呆症状表现亦有相似之处,但痴呆以智能低下为突出表现,以神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证候特征,其部分症状可自制,其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或痰浊瘀血,阻痹脑脉。
癫病的诊断:
1.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大多数近期有情志内伤史。
2.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3.家族中有罹患本病或类似疾病的病史。
4.病情的轻重与反复常与情志有关。
5.多发于青壮年女性。近年临床资料表明,少年病例有增多之势。
6.必须排除因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精神失常。
癫病的辨证要点:
1.辩明新久虚实:本病早期或初病多以精神兴奋、烦躁为主要表现,多为实证;病久则多见精神抑郁、悲愁为主要表现,多属虚证。
2.确定病性:精神抑郁,哭笑无常,多喜太息,胸胁胀闷,此属气滞;神情呆滞,沉默痴呆,胸闷痞满,此属痰阻;情感淡漠,昏昏愤愤,气短无力,此属气虚;沉默少动,善悲欲哭,肢体困乏,此属脾虚;神思恍惚,多疑善忘,心悸易惊,此属血虚。
癫病的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方中以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解郁;川芎开肝经血郁;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宜开心窍。本证多见于癫痫初期,重点在于疏肝理气解郁。若肝失疏泄,气滞而致血瘀,出现胁下胀痛明显,舌有瘀点、瘀斑,可加川栋子、姜黄、丹参行气活血止痛;若兼有肝木太旺,克伐脾土,出现纳差食少,腹胀等症状时,当加用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以健脾益气;若肝气犯胃,出现嗳气频作,胸脘满闷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苏梗以平肝和胃降逆。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加味导痰汤。
方用二陈汤理气调中,燥湿祛痰;加枳壳、南星、生姜即导痰汤祛风涤痰;黄芩、黄连、竹沥清心热,泻心火;瓜蒌、桔梗顺气化痰;人参、大枣和中健脾:以防攻伐太过;乌梅收敛生津,以防疏泄太过。可加入郁金、石菖蒲、苍术以加强理气解郁醒神。
若痰浊壅盛,胸膈瞀闷,口多痰涎,脉滑大有力,形体壮实者,可暂用三圣散取吐,劫夺痰涎。因药性猛悍,自当慎用。若吐后形神俱乏,宜以饮食调养。
若神思迷惘,表情呆钝,言语错乱,目瞪不瞬,舌苔白腻,为痰迷心窍,治宜理气豁痰,宜窍散结。先以苏合香丸,芳香开窍,继以四七汤加胆南星、郁金、石菖蒲之类,以行气化痰。
若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脉滑数者,此痰郁化热,痰热交蒸,干扰心神所致,宜清化痰热,可用温胆汤加黄连合白金丸,取黄连清心火,白金丸手少阴药,白矾酸咸能软顽痰,郁金苦辛,能去恶血,痰血去则心窍开而病已。
若神昏意乱,动手毁物,为火盛欲狂之征,当从狂论治。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养心汤健脾养心安神,即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川芎、当归养心血;茯苓、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宁心神;更有肉桂引诸药人心经,以奏养心安神之功。越鞠丸以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解诸郁结,调节气机,使气畅血通,郁解神复,取其“气血流通即是补”之义。
·气阴两虚
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