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与气的相互作用及精与人体之气的分布与分类

精与气的相互作用

一、气对精的作用

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依气生,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精之生理功能赖于气之推动和激发。如肾精之秘藏,赖元气固护于外。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元气亏损,肾失封藏,每见失精之害。“精乃气之子”,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充足,则神自旺。

二、精对气的作用

“精化为气,元气由精而化也”(《类经,阴阳类》)。精藏于肾,肾精充盛,盛乃能泻,不断地供给五脏六腑,以促进脏腑的生理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则元气方能化生不已。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故元精失则元气不生,元阳不充。所以失精家每见少气不足以息,动辄气喘,肢倦神疲,懒于语言等气虚之证。

精与人体之气的分布与分类

精的分类

人体之精:按其生成来源,可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等脏腑吸取饮食精华而产生。

脏腑之精:指精分藏于脏腑之中的部分。脏腑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受后天水谷之精以滋养灌注,并成为脏腑之精的主要成分。脏腑之精不仅能滋润濡养各脏腑本身,且能化生脏腑之气,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的生理活动。

气的分布与分类主要内容

(1)元气

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生成:元气主要由肾中精气化生而来,并受后天水谷之精气的不断补充和培育。

元气的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

元气的作用:推动和促进着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

宗气,是指积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又称“膻中”。

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以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生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生成。

因此,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宗气的盛衰。

宗气的分布: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宗气的作用: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皆与宗气盛衰有关。

临床上亦常以心尖搏动部位(虚里)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了解宗气的盛衰。

(3)营气

营气,又称“荣气”,是指脉内之气。

营气与血液的关系极为密切,可分而不可离,故常以“营血”并称。

营气属阴,卫气属阳,故又有“营阴”、“卫阳”之称。

营气的生成:主要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营气的分布:营气运行于全身血脉之中,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气的作用: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

(4)卫气

卫气,又称“卫阳”。

卫气的生成:主要由水谷精气之悍气所化生,运行于脉外。

卫气的分布: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布散于全身内外上下。

卫气的作用: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