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助理医师复习资料: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与教育管理

1.脱离变应原

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冷空气等),防治呼吸道感染。

2.药物治疗:平喘药物治疗。平喘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β2受体激动剂:此类药物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增强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调节肥大细胞及嗜碱粒细胞介质的释放,具有明显的解痉平喘作用。其主要不良反应是可引起肌肉震颤、心率增快,甚至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等,久用还可使β2受体敏感性降低,支气管舒张作用减弱,故不主张长期应用。常用药物有:

①沙丁胺醇(舒喘灵):口服2~4mg,每日3次;或用气雾剂喷吸100~200μg,每日3~4次。

②特布他林(博利康尼):口服2.5mg,每日3次;或用气雾剂喷吸0.25~0.5mg,每日3~4次。

③丙卡特罗(美喘清):口服25~50μg,每日2次,本药平喘作用可维持12小时。

④沙美特罗(施立稳):气雾剂吸入,平喘作用可持续12小时以上,用量25~50μg,每日服药2次。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尤适用于慢性哮喘和夜间哮喘。

(2)茶碱类药物: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可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小剂量茶碱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茶碱的临床疗效与其血药浓度有关,目前认为有效安全的茶碱血药浓度为5~15mg/L,若>20mg/L则不良反应明显增多。血浆茶碱的半衰期个体差异很大,心、肝、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合用红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西咪替丁时可延长茶碱的半衰期,使其血药浓度增高。常用制剂有氨茶碱,口服0.1~0.2g,每日3次。由于静脉推注氨茶碱可引起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严重反应,故近年来多主张将氨茶碱0.25~0.5g加在葡萄糖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口服茶碱缓解片(如舒弗美0.1~0.2g,每12小时1次)和茶碱控释片(如葆乐辉0.4g 每24小时1次)常能维持较理想的血药浓度。

(3)抗胆碱能药物: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尚可防止吸入刺激物引起的反射性支气管收缩。其舒张支气管作用较β2受体激动剂弱,起效也较缓慢。常用制剂为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每次25~75μg吸入,每日3~4次。此药与沙丁胺醇联合(可必特气雾剂)吸入治疗效果更好。

(4)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阻止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与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

吸入治疗是目前推荐长期抗炎治疗哮喘的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吸入药物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规则吸药1周后可逐渐出现疗效,使气道高反应性降低。气雾吸入剂量100~200μg,每日3~4次。因长期使用可继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故每次吸药后应清漱口咽以避免其发生。布地奈德(普米克)抗炎作用更强,局部作用持续较长,全身副作用更少,气雾吸入剂量200~400μg,每日2次,维持治疗时剂量减半。中度以上哮喘患者需要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早期口服激素,以防病情变化,一般用泼尼松、泼尼松龙,每日30~40mg口服,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严重哮喘发作时应及早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

(5)白三烯调节剂:白三烯不仅能收缩气道平滑肌,且能促进炎症细胞在道聚集及促进气道上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参与气道炎症和重构的过程,是导致哮喘发生的重要介质。白三烯拮抗剂有5-脂氧抑制剂和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抗结剂。常用药物有扎鲁司特,每次20mg,每日2次,或孟鲁司特,每次10mg。每日1次。可有轻微的胃肠道症状、药疹等不良反应,停用药物后可恢复正常。适合于1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

(6)色甘酸钠:为一种非糖皮质激素抗炎药物,可预防哮喘的发作,雾化吸入3.5~0.7mg或干粉吸入20mg,每日3~4次。

(7)酮替花和新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在轻度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一定疗效,如阿咪唑,曲尼司特,氯雷他定等。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急性发作治疗的目的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

(1)轻度:间断吸入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200~400μg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不能控制加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丙卡特罗或沙美特罗或班布特罗。每日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200~600μg或加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吸入。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