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虚: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又称胃阴不足。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临床表现常见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症状为辨证要点。
以下知识点供您参考:
了解患者食欲状况,进食多少,对于判断病体的脾胃功能以及疾病的预后转归,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食欲减退或不欲食,胃纳呆滞,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若食少见于久病,兼有面色萎黄、形瘦、倦怠等症者,属脾胃虚弱;而食少伴有胸闷、腹胀、肢体困重、舌苔厚腻者,则多是脾湿不运。
厌恶食物或恶闻食臭,即为厌食,又称“恶食”,多见于伤食。妇女怀孕,亦可有厌食的反应,多因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厌油腻厚味,多见于肝胆脾胃湿热的病证。
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为消谷善饥,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或进食不多者,称为饥不欲食,多因胃阴不足,虚火上扰所致;易饥多食,但大便溏泻,消化不好,属胃强脾弱。
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尤多见于小儿,往往是虫积的征象。妇女妊娠偏嗜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
疾病过程中,食量渐增,表示胃气渐复,食量渐减,常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称为“除中”,也是“回光返照”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