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1. 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的热型是( )
A.身热不扬
B.日晡潮热
C.身热颧红
D.壮热汗出
E.长期微热
答案:B
学员提问:请鉴别一下潮热?原创。
解析:
潮热就是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1)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斗争剧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
(2)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根据临床特点可见于湿温、阴虚火旺、热入营血。
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
2. 肝胆火热可见( )
A.口淡
B.口苦
C.口涩
D.口甜
E.口咸
答案:B
学员提问:请详细说说各种口味的代表意义?原创。
解析:
①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
②口甜??脾胃湿热,或脾虚。
③口黏腻??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④口酸??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
⑤口苦??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火热之证。
⑥口涩??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
⑦口咸??多认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
【中药学】
1. 通清三焦之火的药物是( )
A.夏枯草
B.石膏
C.淡竹叶
D.栀子
E.黄芩
答案:D
学员提问:请详述一下栀子的功效应用?原创。
解析:
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应用】
①热病心烦。本品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伤寒论》);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②湿热黄疸。本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③血淋涩痛。本品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④血热吐衄。本品功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本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⑤目赤肿痛。本品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⑥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2. 有凉血止血散瘀之功,尤宜用于尿血的药物是( )
A.白茅根
B.小蓟
C.血余炭
D.地榆
E.茜草
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小蓟
【药性】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应用】
①血热出血证。本品性属寒凉,善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无论吐咯衄血,便血崩漏等出血由于血热妄行所致者皆可选用。如《卫生易简方》单用本品捣汁服,治九窍出血;《食疗本草》以本品捣烂外涂,治金疮出血;临证治疗多种出血证,常与大蓟、侧柏叶、茅根、茜草等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因本品兼能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可单味应用,也可配伍生地、滑石、山栀、淡竹叶等,如小蓟饮子(《济生方》)。
②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用治热毒疮疡初起肿痛之证。可单用鲜品捣烂敷患处,也可与乳香、没药同用,如神效方(《普济方》)。
【诊断学基础】
1. 下列最不符合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是( )
A.P与QRS无传导关系
B.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C.P与QRS无传导关系,房率快
D.心房率慢于心室率
E.P与QRS无传导关系,QRS慢并且畸形
答案:D
学员提问: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有哪些表现?原创。
解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如下:
①心房及心室的激动各自规律出现,彼此无关。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一般由窦房结控制,亦可由室上性异位节律控制,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②心电图上无固定或规律的P-R间期关系。
③心室一般由房室交界自律点发出的激动控制,亦可由心室内的激动点控制。前者QRS波群正常,频率40~60次/分;后者QRS波群宽大,频率40次/分以下。R-R可规则,如伴有多个起搏点、早搏、传出阻滞时,R-R可不齐及形态不全相同。
【中医基础理论】
1.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体现了( )
A.阴阳对立
B.阴阳消长
C.阴阳互藏
D.阴阳互根
E.阴阳互用
答案:D.
学员提问:请问,互根互用互藏的区别?
解析:
阴阳互根与互用的含义:①阴阳互根说明阴阳双方相互依赖而存在,如寒与热等。互根关系失常出现孤阴与独阳。②阴阳互用说明阴阳之间在互存基础上的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气与血的关系。互用关系失常出现阴阳互损。
阴阳交感与互藏的涵义与关系:①阴阳互藏说明阴阳双方中的一方都寓含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阴阳交感的内在动力根源,也是阴阳消长与转化的内在根据。②阴阳交感: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交会,相错相荡,氤氲化物。机理:阴阳互藏,阴升阳降:阴中有阳故能在阳的鼓动下而上升,阳中有阴故能阴的牵制下而下降。
2.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肺与肾
C.肾与肝
D.肝与脾
E.脾与心
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存在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促使肾气开合有度,肾气封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疏泄与封藏,相反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中医诊断学】
1.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
A.谵语
B.郑声
C.独语
D.错语
E.狂言
答案:A.
学员提问:请解释几个选项的区别?
解析:
谵语、郑声皆为神识不清而语序失常,皆主心神受病,证候危重。谵语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烦躁多言──属实证(热扰心神)可见于温邪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郑声言语重复(断续)出语怯弱,声音细微属虚证(心气散乱)。
狂言、独语皆为神志错乱,语意怪异;皆主心窍受蒙,精神病证狂言怒骂无常,妄言妄为,不避亲疏主痰火,瘀热上蒙,属阳证。原创见于狂病或伤寒蓄血证。独语喃喃自语,首尾不续,见人欲止独语主气郁,痰湿上蒙,属阴证。可见于痰浊蒙闭心窍之癫病。错语语言错乱,语后自知,神志一般正常,是心气不足,神时失养所致。
语言謇涩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为中风先兆或后遗症。
2.恶寒重而发热轻,多见于( )
A.表寒证
B.表热证
C.表寒里热证
D.里寒证
E.里热证
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恶寒发热是为表证。
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征。因寒为阴邪,束表伤阳,故恶寒明显。?
发热轻而恶风:是伤风表证的特征。因风性开泄,使玄府开张,故自汗恶风。
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征。因热为阳邪,易致阳盛,故发热明显。
【中药学】
火麻仁的主治病证是( )
A.寒积便秘
B.热积便秘
C.阳虚便秘
D.肠燥便秘
E.虫积便秘
答案:D.
学员提问:虫积便秘用哪味药?
解析:
榧子具有消除疳积、润肺滑肠、化痰止咳之功能,适用于多种便秘、疝气、痔疮、消化不良、食积、咳痰症状。榧子可以用于多种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蛔虫、蛲虫、钩虫等。
【方剂学】
1.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者,治当首选( )
A.济川煎
B.增液汤
C.麦门冬汤
D.麻子仁丸
E.地黄饮子
答案:B.
学员提问:增液汤和麻子仁丸的区别运用?
解析:
增液汤
【功用】增液润燥。
【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麻子仁丸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2.患者单某,常自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气短烦倦,舌淡红,脉细弱。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玉屏风散
C.牡蛎散
D.补中益气汤
E.归脾汤
答案:C.
学员提问:玉屏风散是否可以?
解析:
玉屏风散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玉屏风散没有敛阴的功效,故不适用于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