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6期

【中医基础理论】

1.具有女子先天之称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首先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观点的是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女子独具先天是由女子的生理特性所决定,这也反映了肝与女子生理特性密切关联。妇人以血为本,经水为血所化,肝为藏血之脏,司血海,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的作用。肝脉所过之处,与冲任有密切关系,妇科疾病多为冲任损伤,而冲任损伤与肝的病变互为因果。临床常见病症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滑胎、不孕等,都和肝及冲任损伤密切相关。故妇科治疗常用疏肝养肝等法。所以,具有女子先天之称是肝。

2.“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答案:B

学员提问:“阴病治阳”是什么意思?原创。

解析:

这是针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之一。对阴偏衰或阳偏衰所致的病证,主要运用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治疗。如阳虚不能制约阴而致的虚寒证,一般不能用辛温散寒的药物,应当用补阳的药物,扶助不足之阳而达到制约相对偏盛之阴的目的。这种方法,又叫“阴病治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虚不能制约阳而致的虚热证,则不能用苦寒清热的药物,而应用滋阴之品,资助不足之阴,以达到抑制相对偏盛之阳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又叫“阳病治阴”,亦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3.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

A.风邪

B.热邪

C.暑邪

D.寒邪

E.湿邪

答案:E

学员提问:请解释?原创。

解析: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路,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故现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之候。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湿,且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对湿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具有运湿而恶湿的特性。因此,湿邪侵袭人体,必困于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湿胜则阳微”,因湿为阴邪,易于损伤人体阳气,由湿邪郁遏使阳气不伸者,当用化气利湿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气机通畅,水道通调,则湿邪可从小便而去,湿去则阳气自通。

4.机体阴偏衰与下列哪两脏的关系最密切( )

A.心与肾

B.肺与脾

C.脾与肾

D.脾与肝

E.肝与肾

答案:E

学员提问:为什么?如果是阳偏衰呢?原创。

解析: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宁静的作用减退。多由于阳邪伤阴,热邪炽盛伤津耗液,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阴虚,虽然五脏皆可发生,但一般以肺、肝、肾之阴虚为主,其它脏腑之阴虚,久延不愈,最终亦多累及肺肾或者肝肾,所以临床上以肺肾阴虚与肝肾阴虚为多见。因为,肾阴为诸脏阴液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肾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由于阳气虚衰,阳虚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因之而减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

5.风邪的致病特点是( )

A.易伤肌表

B.易伤津液

C.易伤阳气

D.易袭阳位

E.以上均非

答案:D

学员提问:风邪的致病特点?原创。

解析: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性而言,如风疹块就有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病多急,传变也较快。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即概括了风邪为病的这一特性。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针灸学】

1.内关穴的定位是( )

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4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答案:D.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内关穴取穴方法:该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2.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外,应加取( )

A.外关、风池

B.足三里、天枢

C.三阴交、天枢

D.足三里、大横

E.三阴交、风池

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选C?

解析:

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诊断为瘾疹;

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脉滑数——脾胃湿热;

综合考虑当温中健脾,调和营卫。足三里可健中养血,温中实脾,天枢为大肠募穴,通腑泄热。两穴合用可成温中健脾,通腑泄热之功。

【诊断学基础】

1.中央型肺癌常规胸部X线片不易被发现的征象是( )

A.肺气肿

B.肺不张

C.黏液嵌塞征

D.阻塞性肺炎

E.肺门区及纵隔肿块

答案:C.

学员提问:什么是黏液嵌塞征?

解析:

支气管黏液嵌塞综合征,又名championniere综合征、慢性假膜性支气管炎、纤维素性支气管炎、croupous支气管炎、支气管黏液栓、黏液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成型性支气管炎、纤维蛋白性支气管炎等;于1951年由Shaw首先报道,是指由于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坏死、出血及支气管黏液分泌异常而黏液排除障碍,导致黏液在支气管内积聚、结块,形成支气管黏液嵌塞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伴有支气管扩张;随着痰的咳出,呼吸道症状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可减轻或消失。

2.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人可见面容为()

A.苦笑面容

B.无欲貌

C.满月面容

D.肢端肥大面容

E.黏液水肿面容

答案:E.

学员提问:苦笑面容、无欲貌、肢端肥大面容均见于什么病?

解析:

苦笑面容见于破伤风。

无欲貌见于伤寒。

肢端肥大面容见于肢端肥大症。

【传染病】

1.患者男性,38岁。发热、消瘦、乏力1年余,腹胀、腹泻2周来诊。曾旅居美国10年,于半年前回国,有严重脚癣,肝于右肋下lcm可及。为确定诊断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粪便培养痢疾杆菌

B.全消化道钡餐造影

C.肝功及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查

D.查血清伤寒凝集反应

E.血清抗-HIV检测

答案:E.

学员提问:血清抗-HIV检测,是查什么的指标?

解析:

该患者有消瘦、乏力史,而且旅居美国10年,且患有严重脚癣,即严重的真菌感染,应高度考虑是否患有艾滋病,所以应该首先检测艾滋病抗体。所以该题的答案是E.

2.下列哪项不是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

A.ALT

B.胆红素

C.白蛋白

D.AST

E.凝血酶原活动度

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位。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AST更加能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答案选A.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