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有关病毒性肝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甲型肝炎多呈急性经过
B.乙型肝炎可演变为慢性
C.丁型肝炎一般不演变为慢性
D.丙型肝炎易演变为慢性
E.戊型肝炎多呈急性经过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在乙肝病毒(HBV)辅助下才能复制,所以丁肝要在感染乙肝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临床上可表现为HBV和HDV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先感染乙肝,后感染丁肝),可呈急性或慢性病程。在乙肝基础上感染丁肝,一般会使肝损害和病情加重,多数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本题答案选C。
【中医基础理论】
“生气之源”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C。
脾为生气之源,是指脾为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脾的这一作用依赖于脾主运化的功能。脾将饮食物消化吸收,变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至全身。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肺主气,肺的这一功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与气的生成,尤其是与宗气的生成有关。宗气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聚于肺中而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及其吸入清气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宗气的盛衰及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其二,与全身气机的调节有关。气机调畅须以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为前提,而肺的呼吸运动本身就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一呼一吸、交替不已,是维持和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条件。可见肺司呼吸是肺主一身之气的基础,故《血证论》曰:“肺开窍于鼻,主呼吸,为气之总司。”因此本题答案选C.脾。
【中医内科学】
肺痨症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胸部痛,手足心热,口咽干燥,时有盗汗,舌苔薄,脉细数。此证最佳治法
A.滋阴降火
B.益气养阴
C.清肺润燥
D.滋阴润肺
E.滋养肝肾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题中所给症状为肺痨的肺阴亏损证。痨虫蚀肺,阴津受伤,阴虚肺燥,肺失滋润,故干咳痰少,咳声短促;肺损络伤,则痰中时夹鲜红血丝、血点,胸闷隐痛;阴血生热,虚热内灼,故手足心热,皮肤灼热;肺阴耗伤,津不上承,故口干咽燥。舌质边尖红,苔薄少津,脉细兼数,均属阴虚有热之象。
【传染病学】
下列哪项属急性HBV感染的窗口期
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B.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C.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D.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E.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人体后,尚未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视”未产生抗体的时期。
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后期,血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之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在这段时间内,血中既检测不出HBsAg也检测不出HBsAb,仅能检测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这段时间称为急性乙型肝炎的窗口期。
【内科学】
病窦综合征并房颤不易复律,心率过慢应考虑()
A.给予普鲁卡因胺
B.口服阿托品
C.安装起搏器
D.应用普罗帕酮
E.给予索他洛尔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征,主要特征为窦性心动过缓,当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时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这是指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交替发作,后者包括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其他心电图改变为:①在没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心房颤动的心室率缓慢、或其发作前后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或)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②房室交界区性逸搏心律等。
治疗:若患者无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不必治疗,仅定期随诊观察。对于有症状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应接受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发作心动过速,单独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能加重心动过缓。应用起搏治疗后,患者仍有心动过速发作,可同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故本题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