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2年第08期

方剂学

患者周某,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治宜选用( )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柴葛解肌汤

D.加减葳蕤汤

E.升麻葛根汤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D。

据症状为阴虚感冒。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外出而见无汗、心烦口渴、咽干。头痛身热,微恶风寒为外感症状。

治法为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加减。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中医外科学

关于疔疮走黄的原因以下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

A.早期失治误治

B.挤压碰伤肿胀

C.过早切开引流

D.麻痘余毒未清

E.误食辛热之品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走黄是指在疔疮的发病过程中,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内攻脏腑的全身性化脓性危重性证候。

疔疮在以下原因的作用下,火毒炽盛,毒入血分,内攻脏腑所成。

一、失治误治。或早期未能有效控制,或过早切开,或艾灸,或误用温热之药。

二、护理不当。或挤压磕碰,或食用辛辣醇酒、鱼腥发物。麻痘余毒未清显然不合适。

中医儿科学

患儿,出生后4天。家长发现小儿两侧颊部各有一个垫状隆起,可活动。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影响吸乳,消毒后挑割

B.影响吸乳,手术切除

C.应予治疗,解毒消肿

D.有利吸乳,不予处理

E.有利吸乳,但易感染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D。

婴儿出生时,两侧脸颊后部各有一个隆起突向口腔的脂肪垫,该脂肪垫使口腔前部的上下牙床不能接触,俗称“螳螂嘴”。这对该年龄的婴儿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且对小儿的吸奶是很重要的。在婴儿吸奶时,前部用舌头和口唇黏膜、颊部黏膜抵住乳头,后部的脂肪垫关闭,帮助增加口腔中的负压,有利于婴儿吸奶。随着乳牙的萌出,此高出的脂肪垫就会渐渐变平。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该脂肪垫是多余的,常用刀割“螳螂嘴”,这是很危险的。这样做不但影响婴儿正常吸奶,还可引起口腔感染,甚至可引起全身败血症而导致婴儿死亡。

【中药学】

患者,女,30岁。干咳少痰1周,伴有咽干音哑,口干喜饮,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用药宜首选( )

A.杏仁、桃仁、薏苡仁

B.荆芥、白前、陈皮

C.杏仁、麻黄、石膏

D.杏仁、川贝母、桑叶

E.杏仁、麦冬、生地黄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D。

舌边尖红是心肺热盛的表现,脉浮数是风热袭表的表热证。该患者应该为风燥伤肺的证候。应采用桑杏汤治疗。

川贝母与浙贝母鉴别

共同点: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同治肺热咳嗽、瘰疬、乳痈等证。

不同点:川贝母味甘偏润,又能润肺止咳,又可治虚劳咳嗽、肺燥咳嗽;浙贝母苦寒降泄,功专清热散结,善治风热、肺热咳嗽及瘰疬、瘿瘤、乳痈等证。

患者属风燥伤肺,川贝母更为适宜。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