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答疑周刊》2012年第11期

中药学

患者,女,40岁。素体虚弱,纳食不香,短气乏力,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时嗳气,腹胀,经查诊断为胃下垂。用药宜首选( )

A.黄芪、升麻、薄荷

B.黄芪、人参、甘草

C.黄芪、升麻、柴胡

D.升麻、柴胡、葛根

E.升麻、柴胡、薄荷

答案及解析:C

据症状患者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证。治宜益气升阳举陷。

C与D选项区别在黄芪与葛根。

葛根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

黄芪健脾益气,且具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及中气下陷等症。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中医内科学

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常出现( )

A.汗出如油

B.口噤不开

C.舌体瘫软

D.口张目瞪

E.神昏谵语

答案及解析:C

足少阴脉贯行舌根,足太阴脉上行夹咽,连舌本,散于舌下。脾肾精气虚损则舌体失去支持,脾气虚损,无力升清,肾气虚衰,宗气不足,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候。

中医儿科学

患儿,8岁,腹痛以脐周痛为主,饮食不振,日渐消瘦,大便不调,时吐清涎,或恶心、呕吐,或吐蛔虫,精神萎靡,睡眠不安,寐中磨牙,爱挖鼻孔,咬衣角,嗜食异物。舌苔薄腻,舌尖红赤,舌体常见红色刺点。诊断为( )

A.蛔厥证

B.蛔虫病

C.蛲虫病

D.姜片虫病

E.绦虫病

答案与解析:B

蛔厥证是因蛔虫感染而引起急性腹痛和四肢厥冷的病症。症见腹部绞痛,四肢发凉,痛甚则汗出,或吐涎沫,或吐蛔虫,时发时止,或伴有寒热,胃肠功能紊乱等证候。类于胆道蛔虫或蛔虫性肠梗阻病。

【方剂学】

患者仲某,伤暑已数日,刻下体倦气短,汗出心烦,咽干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欲绝。治宜选用( )

A.生脉散

B.桂苓甘露饮

C.竹叶石膏汤

D.清暑益气汤

E.白虎加入参汤

答案与解析:A

清暑益气汤的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运用:1.本方用于夏月感暑,伤津耗气之证。以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为证治要点。2.用于小儿夏季热,久热不退,烦渴体倦,属气津不足者。证属暑热不解,气津已伤。

而本题患者证属暑热已去,气阴两伤。故用生脉散。本方具有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热伤元气、阴津大耗、汗多体倦、气短口渴、脉来虚弱,以及久咳肺虚、呛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等证。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