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病理学

第一单元 绪言

要点:

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单元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及修复

细目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要点:萎缩、变性(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和病理性钙化)和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

细目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要点: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细目三:损伤的修复

要点: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三单元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细目一:局部充血、局部贫血、出血

要点:

1.局部充血、局部贫血、出血的概念。

2.淤血的病变及后果。

细目二:血栓形成、栓塞

要点:

1.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类型、结局及影响。

2.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影响。

细目三:梗死

要点:

1.梗死的概念。

2.类型与病变。

3.影响与结局。

第四单元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细目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要点:

1.概念。

2.原因和发病机制。

细目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要点:

1.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2.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3.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4.脏器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不全。

第五单元 休克

细目一:休克的概念、原因和分类

要点:

1.概念。

2.原因和分类。

细目二: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生机制

要点:休克过程中微循环障碍各期的变化及发生机制。

细目三: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要点:各器官(心、肺、肾)的功能变化。

第六单元 炎症

细目一: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要点: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细目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要点:变质、渗出、增生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细目三:炎症的类型

要点:

1.变质性炎。

2.渗出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3.增生性炎。

细目四: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要点: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第七单元 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性疾病

细目一:自身免疫性疾病

要点: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3.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细目二:免疫缺陷病

要点: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

第八单元 肿瘤

细目一:肿瘤的概念、特性和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

要点:

1.肿瘤的概念。

2.肿瘤的特性。

3.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4.肿瘤的命名。

细目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要点: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癌与肉瘤的区别。

细目三: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要点:

1.肿瘤的病因学。

2.肿瘤的发病学。

细目四:各类常见肿瘤

要点:

1.上皮组织良性肿瘤简介。

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及癌前病变。

3.间叶组织良性肿瘤简介。

4.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简介。

第九单元 心血管系统病理

细目一:动脉粥样硬化症

要点:

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

2.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细目二:高血压病

要点:

1.缓进型及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2.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细目三:风湿病

要点:

1.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3.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细目四:心力衰竭

要点:

1.心力衰竭的概念。

2.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发病机制。

3.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第十单元 呼吸系统病理

细目一:肺炎

要点:

1.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2.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