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题
1.痰湿蕴肺型咳嗽的主症特点为
A.咳声气促、痰多质黏
B.咳声重浊、痰黄量少
C.咳嗽频剧、痰少而黏
D.咳声重浊、痰多胸闷
E.咳嗽气促、痰黄稠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咳嗽之痰湿蕴肺证
证候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外感咳嗽以下列何邪为先导而夹它邪
A.风邪
B.寒邪
C.热邪
D.燥邪
E.湿邪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风为百病之长,特别是外感病证,一般以风邪为先导。
3.实喘的治疗原则是
A.化痰平喘
B.祛邪利气
C.降气平喘
D.降气化痰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
4.《千金》苇茎汤用于治疗下列哪个病最为适合
A.肺痈
B.肺痿
C.肺胀
D.肺消
E.肺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千金》苇茎汤主要在治疗肺痈之成痈期的时候应用。
5.治疗肺痨之虚火灼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保真汤
B.补天大造丸
C.参苓白术散
D.月华丸
E.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肺痨之虚火灼肺证
证候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6.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首选方剂是
A.清金化痰汤
B.越婢加半夏汤
C.小青龙加石膏汤
D.麻杏石甘汤
E.定喘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肺胀之痰热郁肺证
证候主症:胸部膨满,喘息气粗,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黏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溲赤,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清肃失司,肺气上逆。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
7.肺胀最特征性的主症是
A.发作性痰鸣气喘
B.喘促气急
C.咳嗽咳痰
D.胸部膨满,憋闷如塞
E.胸胁饱满,咳睡引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是肺胀最特征性的主症。
8.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代表方是
A.安神定志丸
B.归脾汤
C.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D.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E.黄连温胆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悸之心虚胆怯证
证候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9.胸痹的辨证,应首辨的要点是
A.脉象变化
B.外感内伤
C.病情轻重
D.标本虚实
E.寒热虚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胸痹的辨证,首先辨标本虚实,其次辨病情轻重。
10.真心痛寒凝心脉的主治方剂
A.保元汤
B.血府逐瘀汤
C.四逆散
D.当归四逆汤
E.当归补血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真心痛寒凝心脉证。
证候主症: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不宁,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沉无力,迟缓或结代。
证机概要:阴寒凝滞,心阳痹阻,心脉闭塞。
治法:温补心阳,散寒通脉。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加味。
11.不寐的病机总属
A.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B.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C.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D.脾虚不运,心神失养
E.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不寐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12.眩晕的治疗原则是
A.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B.滋养肝肾,补气行血
C.清肝泻火,降逆化痰
D.平肝潜阳,养心安神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眩晕的治疗原则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13.下列哪项不是中风的主症
A.猝然昏仆
B.半身不遂
C.口舌歪斜
D.四肢抽搐
E.语言不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风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等症。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舌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但无四肢抽搐。
14.狂证的病机是
A.痰气郁结,蒙蔽神机
B.心脾气结,郁而生痰
C.气郁化火,炼液为痰
D.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E.气郁化火,上扰心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狂证的病机是: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15.痴呆的病位在
A.脑
B.心
C.肝
D.脾
E.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痴呆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均有关系。
16.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肝、脾、胆
B.肝、脾、胃
C.肝、脾、肾
D.肺、脾、胃
E.肺、肝、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17.下列哪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A.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
D.有邪实之象
E.时发时止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时发时止”为虚证呕吐的症状特点。
18.噎膈的产生除与食道、胃相关外,还与哪些脏腑有关
A.心脾肾
B.肝脾肾
C.肺脾肾
D.肝脾肺
E.心肝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噎膈的病位在食管,属胃气所主,与肝脾肾也有密切关系。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肾功能失调,导致津枯血燥,气郁、痰阻、血瘀互结,而致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
19.呃逆与干呕、嗳气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
A.胃气上逆
B.寒气上逆
C.肝胃气逆
D.肺胃气逆
E.食积化热上冲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呃逆与干呕、嗳气的病机均涉及胃气上逆。
20.从下列泻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
A.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
B.泄下粪色黄褐而臭
C.泄泻如水
D.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
E.时溏时泄,水谷不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泄泻之湿热伤中证
证候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21.根据刘河间治疗痢疾的理论,里急后重症状显著者可加用
A.补气药
B.升提中气药
C.养血药
D.活血药
E.理气药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
22.胁痛的基本治则是
A.疏肝理气止痛
B.清热利湿止痛
C.祛瘀通络止痛
D.养阴柔肝止痛
E.疏肝和络止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23.下列哪一项不是脾虚湿滞证黄疸的特点
A.肌肤淡黄
B.疸色晦暗不泽
C.肢软乏力
D.大便溏薄
E.小便色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小便色清肾虚的表现,不是脾虚的表现。因此本题答案选E。
24.下列哪项不是聚证的特征
A.胀痛为主
B.结块聚散无常
C.痛无定处
D.病在气分
E.是为脏病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聚证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胀痛为主,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25.治疗疟疾时,服药一般在
A.疟疾发作时
B.疟发前1小时
C.疟发前2小时
D.疟发后1小时
E.疟发后2小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疟疾的治疗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选加截疟药物,常用的如常山、青蒿、槟榔、马鞭草、豨莶草、乌梅等。此外,服药时间一般以疟发前2小时为宜。若在疟发之际服药,容易发生呕吐不适,且难以控制发作。
26.风水泛滥水肿,其病机与下列哪一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肺
D.脾
E.肾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风水泛滥证,病位主要在肺。
27.下列哪项不属于癃闭的实证
A.肺热壅盛证
B.肝郁气滞证
C.膀胱湿热证
D.肾阳衰惫证
E.浊瘀阻塞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肾阳衰惫证属于虚证。
28.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
A.血郁
B.火郁
C.痰郁
D.食郁
E.气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郁证的形成常以气郁为先。
29.治疗悬饮络气不和证宜选用
A.柴枳半夏汤
B.香附旋覆花汤
C.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
D.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E.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悬饮之络气不和证
证候主症: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胸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则迁延,经久不已,阴雨天更甚,可见病侧胸廓变形,舌苔薄,质黯,脉弦。
治法:理气和络。
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30.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肺、脾、肾
B.肺、胃、肾
C.心、肝、肾
D.肝、脾、肾
E.脾、胃、肾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消渴其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31.虚劳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苔薄白,脉弱。辨证应属
A.肺阴虚证
B.肺气虚证
C.心气虚证
D.脾气虚证
E.肾气虚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虚劳之肺气虚证
证候主症: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
32.下列哪项不是气厥实证的特点
A.面赤唇紫
B.头晕头痛
C.脉沉而弦
D.呼吸气粗
E.突然昏仆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倒,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而面赤唇紫见于血厥实证。因此本题答案选A。
33.痹证与痿证的鉴别要点首先在于
A.肢体活动情况
B.有无肌肉萎缩
C.痛与不痛
D.有无外感
E.关节肿与不肿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痹证与痿证: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34.颤证气血亏虚证的主治方剂
A.补中益气汤
B.羚角钩藤汤
C.人参养荣汤
D.地黄饮子
E.镇肝息风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颤证之气血亏虚证。
证候主症:头摇肢颤,面色淡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35.心衰喘脱危证首选方是
A.保元汤
B.血府逐瘀汤
C.真武汤
D.参附龙骨牡蛎汤
E.生脉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衰喘脱危证,治法:回阳固脱;代表方:参附龙骨牡蛎汤加减。
36.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胸中
B.腹中
C.心中
D.头面部
E.肘膝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7.手足三阴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C.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手足三阴经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38.以下哪项不属于《四总穴歌》的内容
A.腰背委中求
B.肚腹三里留
C.胸胁内关谋
D.面口合谷收
E.头项寻列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39.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阳跷脉的是
A.昆仑
B.申脉
C.后溪
D.外关
E.足临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八脉交会穴中通于阳跷脉的是:申脉。
40.以下腧穴中,哪穴是胆的募穴
A.胆俞
B.阳陵泉
C.章门
D.期门
E.日月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胆的募穴是:日月。
41.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
A.原穴
B.输穴
C.经穴
D.郄穴
E.络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42.足少阴肾经的络穴是
A.涌泉
B.然谷
C.太溪
D.复溜
E.大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足少阴肾经的络穴是:大钟。
43.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是
A.少商
B.太渊
C.鱼际
D.列缺
E.孔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为鱼际。
44.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6寸
B.8寸
C.9寸
D.12寸
E.13寸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的骨度分寸是:12寸。
45.下列腧穴中,治疗头项强痛应首选
A.太渊
B.鱼际
C.中府
D.尺泽
E.列缺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列缺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斜等头面部疾患。③手腕痛。
46.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阳池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B.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C.肩髎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D.养老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E.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阳池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47.经足背到第2足趾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少阳胆经
E.足太阳膀胱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足阳明胃经:“经髀关、伏兔穴下行,至膝关节中。再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经足背到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穴)”
48.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的腧穴善于治疗
A.乳痈
B.咳嗽
C.瘾疹
D.四肢疼痛
E.全身疼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的腧穴为血海。
血海【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外科病;③膝股内侧痛。
49.手少阴心经起于
A.少府
B.少冲
C.中冲
D.极泉
E.中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
50.循行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经脉是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太阳小肠经
E.手少阳三焦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循行既到目内眦又到目外眦的经脉是:手太阳小肠经。
51.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的腧穴是
A.膀胱俞
B.大肠俞
C.肝俞
D.胃俞
E.肾俞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肠俞
【定位】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52.间使穴的定位是
A.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B.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C.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D.腕横纹上1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E.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间使
【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53.下列哪组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起止穴
A.关冲、耳门
B.关冲、丝竹空
C.少冲、耳门
D.少冲、丝竹空
E.中冲、耳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
54.太冲穴的定位是
A.足背,当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B.足背,当第2、3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C.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D.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E.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凹陷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太冲
【定位】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55.定喘穴的定位是在背上部
A.当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B.当第6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C.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D.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寸
E.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定喘
【定位】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
56.属于提插补泻中泻法的操作是
A.先深后浅,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B.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小,频率快
C.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慢
D.先浅后深,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E.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提插补泻之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57.属于行针基本手法的是
A.循法
B.弹法
C.刮法
D.提插法
E.震颤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提插法属于行针基本手法。
行针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
58.隔姜灸多用于治疗
A.阳痿早泄
B.中风脱证
C.未溃疮疡
D.肺痨瘰疬
E.风寒痹痛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隔姜灸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病证。
59.下列哪项不是三棱针的常用操作方法
A.点刺法
B.散刺法
C.透刺法
D.刺络法
E.挑刺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棱针常用操作方法包括:点刺法、散刺法、刺络法、挑刺法。
60.下列哪项不是耳针的选穴原则
A.按相应部位选穴
B.按脏腑辨证选穴
C.按经络辨证选穴
D.按标本根结理论选穴
E.按西医学理论选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耳针选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郭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选穴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和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虑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
5.按临床经验选穴临床实践发现有些耳穴具有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6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俞募配穴的是
A.肺俞、中府
B.膀胱俞、关元
C.胃俞、中脘
D.心俞、巨阙
E.三焦俞、石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俞募配穴法指的是同一个脏腑的募穴和背俞穴配伍使用。而膀胱俞是膀胱的背俞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不属于同一个脏腑,所以不是俞募配穴法。
62.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
A.阿是穴、肾俞、太溪
B.委中、昆仑、太溪
C.阿是穴、大肠俞、委中
D.阿是穴、背俞穴、太溪
E.命门、昆仑、委中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腰痛的处方:
主穴:大肠俞阿是穴委中。
63.以下哪项不是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
A.风
B.火
C.痰
D.湿
E.瘀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风、火、痰、瘀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脑。
64.遗尿伴夜梦多者,宜选用
A.肾俞、命门
B.百会、神门
C.气海、足三里
D.行间、阳陵泉
E.太溪、悬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遗尿的针灸配穴:肾气不足配肾俞、命门、太溪;脾肺气虚配肺俞、气海、足三里;肝经郁热配行间、阳陵泉。夜梦多配百会、神门。
65.下列有关扭伤的针灸辨证论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在扭伤部位上下循经邻近取穴
B.陈旧性损伤不宜用灸法
C.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
D.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E.可配合循经远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扭伤中的陈旧性损伤留针宜加灸法,或用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