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即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是可能与感染有关和免疫机制参与的急性(或亚急性)特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在我国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并且有地区和季节流行趋势,在河北与河南交界农村,夏、秋季节有数年一次的流行趋势。
GBS的确切病因不清,可发生于感染性疾病、疫苗接种或外科处理后,也可无明显诱因。临床及流行病学证据显示,与先期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病前1~4周可追溯有胃肠道或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疫苗接种史。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称性弛缓性瘫痪,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病情危重者在1~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性瘫、呼吸肌和吞咽麻痹,危及生命。
3)感觉主诉通常不如运动症状明显,但较常见,肢体感觉异常如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等,可先与瘫痪或同时出现。感觉缺失较少见,呈手套袜子形分布。
4)少数患者出现脑神经麻痹,常见双侧面神经瘫。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较明显,如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出汗增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