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对比与症状表现

   良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
边界 边界清楚 边界不清
边缘 有硬化环 无硬化环
骨皮质 连续、完整 骨皮质破坏、中断
骨膜反应 少见 葱皮样、骨膜三角、放射状
软组织肿块
临床表现 发病较晚 发病较早,病情重

骨肉瘤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存在疼痛、软组织肿块和运动障碍三大症状。

疼痛出现较早,多于外伤之后出现,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晚期可伴有严重的休息痛和夜间痛。随着病变的发展,局部可出现硬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增长速度较快,明显增大的肿块可引起邻近关节内积液并影响关节运动。体检局部可有压痛及浅表静脉怒张。

判断骨肉瘤手术预后的指标之一是:血沉和碱性磷酸酶,当骨肉瘤,瘤体过大、分化差及有转移者血沉可增快,还有一部分病人:碱性磷酸酶增高。若术后血沉及碱性磷酸酶下降后再度升高,常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X线检查早期的X线表现隐蔽,但病人就诊时往往均有明显的X线变化。一般临床根据X线变化将其分为三型:

1成骨型,由肿瘤骨和钙化软骨形成;

2溶骨型,肿瘤破坏但无明显的肿瘤骨形成;

3混合型,肿瘤既有硬化又有溶骨性表现。肿瘤呈浸润性破坏,边界不清并有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肿瘤可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产生大小不等的肿块,骨膜反应可出现Codman三角或日光放射状改变。
 
软骨肉瘤 原发软骨肉瘤多见于20-30岁青壮年,继发性多见于中、老年。长管状骨干骺端多见,其次是髂骨和肋骨,其他部位少见。X线主要表现是膨胀性斑片状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以及其中的点状、环状钙化。软骨肉瘤生长缓慢,表现为一种骨内溶骨性肿瘤。它具有一般恶性骨肿瘤的特点。

骨巨细胞瘤 20-40岁多见。多见于骨端,呈偏心性溶骨性破坏,长轴与骨长轴垂直。典型者呈肥皂泡状改变,内可见多发细小的骨性分隔,边界清楚,周围骨皮质连续。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软骨瘤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又叫外生性骨疣。以胫骨上端内侧多见,多呈长管状骨干骺端表面骨性隆起,生长方向背离骨关节。由骨性基底和软骨帽组成,可为有蒂或无蒂。骨软骨瘤初期表现为局部渐行增大的、硬性无痛肿块,继续生长可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关节功能受限等表现。中所述不是很符合骨软骨瘤的典型表现。

骨瘤 好发于颅骨、上颌骨和鼻窦的骨壁内(膜内化骨)。分为致密型和松质型。颅骨骨瘤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密度增高及边缘清晰的成熟骨块,与骨相连。长骨骨瘤表现为骨局限性隆起。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