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9期

【中医诊断学】

1.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者为()

A.目痒

B.目昏

C.目眩

D.雀目

E.歧视

答案:B

学员提问:请解释一下各选项?原创。

解析:

目昏:视物昏暗不明,模糊不清。

目眩:视物旋转动荡,如在车舟之上,或眼前如有蚊蝇飞动之感,也称为眼花。

目痒:两目痒甚,如虫行,畏光流泪,有灼热感,多由肝经风火上扰所致。

雀盲:又叫夜盲,是患者每至黄昏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不清。

歧视:是视一物为二物。

2.下列哪项不是太阳蓄水证的临床表现()

A.发热恶寒

B.小腹满

C.口渴

D.水入即吐

E.小便自利

答案:E

学员提问:太阳蓄水证的表现和机理是什么?原创。

解析:

太阳蓄水证指太阳经证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太阳经证不解,故见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邪热内传膀胱之腑,气化失职,邪与水结,水液停蓄,故见小便不利,小腹满;水停而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承,故渴欲饮水;若饮多则水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饮入即吐。

太阳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

1.血虚生风可见()

A.眩晕欲仆

B.目睛上吊

C.手足蠕动

D.手足拘挛不伸

E.皮肤瘙痒

答案:D

学员提问:所有选项各可见于何种证候?原创。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内风”的表现:

一是肝阳化风。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操劳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继而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动无制,便亢而化风,形成肝风内动。轻则可见筋惕肉?,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为口眼?斜,重则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升,而见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二是热极生风。又称热甚动风,多由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筋脉失其柔顺,阳热亢盛,则化而为风,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可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并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症。

三是阴虚风动。多因热病后期,阴津耗伤;或久病耗伤,津液及阴气亏虚所致。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阴气大伤,失其凉润柔和之能,则变生内风,即虚风内动。可见筋挛肉?,手足蠕动等症。并见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等阴竭表现。

四是血虚生风。多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无以荣络,则虚风内动。可见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症。

五是血燥生风。多由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所致。津枯血少,失润化燥,则肌肤失予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而变生内风。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皮屑等症。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手足拘挛不伸。

2.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正治

B.从治

C.标本兼治

D.反治

E.治标

答案:E

学员提问:请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在临床治疗中,应针对临床病证中标本主次的不同,而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此即所谓标本先后的基本治则。

急则治标的原则,一般适用于卒病且病情非常严重,或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及生命的某些证候时。如大失血病变,出血为标,出血之因为本,但其势危急,故常以止血治标为首务,待血止后再治出血之因以图本。

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发病类型是()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伏而后发

答案:E

学员提问:什么是伏而后发?原创。

解析:

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 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开创了伏气学说的先河。后世医家对伏气学说有所拓展,认为伏热、伏火,可由饮食、气候、情志等因素所诱发。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中医基础理论】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学员提问:选相克是不是因为“相克”包含“相乘”和“相侮”2个方面,比较全面?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B。

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就是指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而五行中水克火,所以体现五行相克。相克,就是相互抑制,相互制约的意思,也是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一种表现,五行之间的这种克制,制约关系,称为五行相克。相克是一种生理现象,而相乘和相侮为病理现象,不能说“相克”包含“相乘”和“相侮”2个方面。

【中医诊断学】患者,女,38岁。慢性腹泻已5年余,大便每日2-3次,稀便不成形,纳呆,腹胀,周身乏力,气短懒言,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其证候是( )

A.脾阳虚证

B.脾气虚证

C.大肠虚寒证

D.寒湿困脾证

E.肺气虚证

学员提问:为什么不是脾气下陷?

答案与解析:答案选择B。

脾气下陷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甚至脱肛;或崩漏下血,或子宫脱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少气乏力,肢体倦怠,声低懒言,头晕目眩,体形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这些临床症状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一为脾气下陷,升举无力,气失固摄;一为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气血生化无源,机体失养,功能活动低下。临床上根据或泻,或痢,或脱肛,或崩漏,或子宫脱垂等气失固摄、升举无力的不同表现,诊断为不同疾病。题干并没有出现下陷证侯。

【中药学】吴茱萸治疗何种头痛:( )

A.厥阴经头痛

B.少阴头痛

C.阳明头痛

D.太阳经头痛

E.湿邪头痛

学员提问:治疗其它几种头痛的药物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本题选A。

一般太阳经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引经药可用川芎;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引经药可选白芷;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引经药可选柴胡;太阴经头痛,引经药选苍术;少阴经头痛,引经药选细辛;厥阴头痛在巅顶,引经药选吴茱萸。医学 教育网原创?

【方剂学】

A.牙痛齿摇

B.骨蒸盗汗

C.烦热渴饮

D.腰膝酸软

E.食少便溏

(问题) 不属于大补阴丸主证特征的是( )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择E?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E。

大补阴丸可滋阴降火,治疗阴虚火旺证。症见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咳嗽咯血,心烦易怒,足膝疼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而食少便溏多见于脾虚。

【中医内科学】若病情未及正治,出现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畏寒肢冷,舌淡苔水滑,脉弦滑,此当为( )

A.心脾两虚,血不养心

B.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

C.脾气虚弱,健运失司

D.肺气不足,通调水道失司

E.心阳不足,心失温养

学员提问:请老师解释此题,谢谢!

答案与解析:本题选B。

阳虚不能化水,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故见心悸;饮溢肢体,故见浮肿。饮阻于中,清阳不升,则见眩晕;阻碍中焦,胃失和降,则脘痞,纳呆食少,恶心呕吐。阳气虚衰,不能温化水湿,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中医外科学】下列哪种不是典型的血瘀为病( )

A.白?

B.痈肿

C.脱疽

D.漆疮

E.以上都不是

学员提问:为什么选漆疮?

答案与解析:答案是D。

漆疮是因接触漆树、漆液、漆器,或仅嗅及漆气而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多发生在头面、手臂等暴露部位,皮肤肿胀明显,潮红瘙痒,刺痛,或有水疱、糜烂,有自愈倾向。严重者,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接触性皮炎。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因此漆疮明显不是典型的血瘀为病。

白?即银屑病,总因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初起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发;或兼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则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病情更为显露: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而成。

痈肿范围比较广,可以发生在甲状腺,即瘿痈;发生于睾丸及附睾的痈肿即子痈;肠道的痈肿即肠痈等。如肺痈的基本病机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因此可以有典型的血瘀为变。

脱疽是以肢端缺血性坏死,甚则趾(指)节脱落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因过食厚味,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加之肾阴亏损,不能制火而发;或因外感寒湿毒邪,营卫不调,气血凝滞而成。亦有典型的血瘀为变。医 学教育网原创

【中医妇科学】肾阳虚带下过多的治法是( )

A.温肾健脾,固涩止带

B.温补肝肾,固涩止带

C.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D.温补肾气,固涩止带

E.温补肾阳,固涩止带

学员提问:肾阳虚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为C。

肾阳虚证主要证候为带下量多,质稀如水,淋漓不断,头晕耳鸣,腰酸如折,形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法是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