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5期

【中医基础理论】

1. 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

A.心、肝、脾

B.肺、肝、肾

C.肺、脾、肾

D.肝、脾、肾

E.心、肺、肾

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解析:

人体之气,由精所化生,并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脾、肾、肺等脏腑综合协调作用的结果。

人体未出生之前,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化生先天之气,即元气,成为人体之气的根本。先天之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源于饮食物的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后化生为水谷之气,布散于全身后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源于自然界的清气依靠肺的呼吸和肾的纳气吸人体内,参与气的生成,并不断吐故纳新,促进人体的代谢活动,成为生成人体之气的重要来源。

因此,人体之气是通过肾、脾、肺等脏生理活动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故称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为C.

【针灸学】

1.躯干部手三阳经的分布在( )

A.胸部

B.腹部

C.背部

D.肩胛部

E.侧面

答案:D

学员提问:请问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原创。

解析: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如下:

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

头面部位: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

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中药学】

1. 患者,女,29岁。失眠多梦,心情抑郁不舒,脉弦细。用药宜首选( )

A.酸枣仁

B.柏子仁

C.合欢皮

D.龙骨

E.珍珠母

答案:C

学员提问:请问合欢皮的功效和应用?原创。

解析:

合欢皮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应用】

①心神不宁,忿怒忧郁,烦躁失眠。本品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善解肝郁,为悦心安神要药。适宜于情志不遂,忿怒忧郁,烦躁失眠,心神不宁等症,能使五脏安和,心志欢悦,以收安神解郁之效。可单用或与柏子仁、酸枣仁、首乌藤、郁金等安神解郁药配伍应用。

②跌打骨折,血瘀肿痛。本品入心、肝血分,能活血祛瘀,续筋接骨,故可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肿痛之症,如《续本事方》用合欢皮配麝香、乳香研末,温酒调服治跌打仆伤,损筋折骨。

③肺痈,疮痈肿毒。本品有活血消肿之功,能消散内外痈肿。用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单用有效,如黄昏汤(《千金方》)。亦可与鱼腥草、冬瓜仁、桃仁、芦根等清热消痈排脓药同用;治疮痈肿毒,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方剂学】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苏子降气汤组成药物的是( )

A.前胡 苏子

B.前胡 甘草

C.杏仁 白前

D.半夏 厚朴

E.当归 肉桂

答案:C

学员提问:有苏子降气汤的趣味方歌吗?原创。

解析:

苏子降气汤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 半夏 前胡 厚朴 川当归 肉桂 甘草

【趣味方歌】苏子半夏前后归贵国。(紫苏子、半夏、前胡、厚朴、当归、肉桂、国老即甘草7味药+生姜、大枣、苏叶)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故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方中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

【传染病学】

1. 有关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答案:E

学员提问: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的特点是什么?

解析:

暴发型流脑败血症休克型多见于儿童。突起高热,常在短期内全身出现广泛瘀点、瘀斑,且迅速融合成大片,皮下出血,或继以大片坏死。面色苍灰,唇周及指端发绀,四肢厥冷,皮肤呈花纹,血压下降,甚至不可测出。脑膜刺激征缺如。脑脊液大多清亮,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培养常为阳性。
【中医基础理论】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的理论基础是( )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明

C心开窍于舌

D心华在发

E在志为喜

学员提问:请解释?医 学 教 育 网 原 创

答案与解析:

答案:B

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其生理作用有二:其一,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种作用称之为“任物”。任,是接受、担任、负载之意,即是心具有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的作用。有了这种“任物”的作用,才会产生精神和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其二,主宰生命活动。“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五脏六腑必须在心的统一指挥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君主而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心藏神而为神明之用。“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灵枢•邪客》)。

【中医诊断学】

口腔肌膜灰白色小溃疡,周围红晕,局部灼痛者称( )

A.口疮

B.口糜

C.鹅口疮

D.口撮

E.以上都不是

学员提问:请解释口糜和口撮?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口糜是指发生于口腔粘膜的一种以满布白屑或白色斑膜为特点的疾患,相当于西医的口腔念珠菌病。

口撮:指口唇收缩撮起,不能吮乳。多出现于初生小儿所患的脐风、惊风等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口:撮如囊口吮乳难,舌强唇青吐沫痰。面色赤黄胎热极,四肢厥冷命难全。”注:“撮口者,口撮如囊口也。”

【中药学】

患者,女,33岁。咽喉肿痛,头痛面赤。治疗时宜与荆芥、桑叶、木贼等配伍的药物是( )

A.蕲蛇

B.羚羊角

C.全蝎

D.白僵蚕

E.地龙

学员提问:请详细说明一下?

答案与解析:原 创

答案:D

白僵蚕:

【药性】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应用】

1.惊痫抽搐。本品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本品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

2.风中经络,口眼?斜。本品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

3.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本品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本品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

4.痰核,瘰疬。本品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中医内科学】

心悸痰火扰心证的代表方宜首选( )

A.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B.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C.真武汤

D.黄连温胆汤

E.苓桂术甘汤

学员提问:请说说心悸痰火扰心证的症状及方解等?

答案与解析: 搜集整理

答案:D

心悸痰火扰心证主要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温胆汤清热化痰。全方使痰热去,心神安。可加栀子、黄芩、全瓜蒌,以加强清火化痰之功。可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石决明镇心安神。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泻热通腑。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玉竹、天冬、生地滋阴养液。

【传染病学】

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 )

A.腰痛

B.眼眶痛

C.热退症状加重

D.出血性皮疹

E.杨梅舌

学员提问:杨梅舌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答案:E

杨梅舌,又称“草莓舌”,是舌的一个病理体征,表现为舌充血水肿,乳头增粗隆起,突出于灰白色舌苔上,形似杨梅。病后数日舌苔剥落,深红色舌面上乳头隆起,与成熟杨梅相似,故名。多见于猩红热患者,其他热病患者有时也可见到。?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