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1期

【中医儿科学】

1. 钱乙提出的儿科五脏辨证体系包括( )

A.心主神

B.肝主风

C.脾主运

D.肺主气

E.肾主骨

答案:B

学员提问:请详细解释?原创。

解析:

钱乙的学术思想:他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导意义。在四诊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记述详细而实用。

辨证方面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

论治法,从五脏补虚泻实出发,又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他善于化裁古方,如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如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等,创134方,其中丸剂70方,散剂45方,膏剂6方,汤剂6方,外用7方,以成药为主,许多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

2. 正常小儿会发复音如“妈妈”的月份在( )

A.3~4个月

B.5~6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

E.11~12个月

答案:C

学员提问:详述一下小儿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原创。

解析:

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地进展。小儿语言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与表达三个阶段:

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18个月可跑步和倒退行走;24个月时可双足并跳;36个月会骑三轮车。

新生儿已会哭叫;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3个月发出咿呀之声;4个月能发出笑声;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1岁时能说出简单的生活用语,如吃、走、拿等。

3. 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 )

A.浮而稍数

B.弦而稍数

C.浮而稍缓

D.软而稍数

E.浮而稍弦

答案:D

学员提问:请说说儿科脉象的特点和主病意义?原创。

解析:

小儿采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小儿脉象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小儿脉象,主要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应注意结、代、细、弦、滑、不整脉等病脉。

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迟为寒,数为热;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结脉为心气伤;代脉为脏气损;细脉为阴虚;弦脉为肝旺或为痛为惊;滑脉为痰食中阻。脉律不整,时缓时数,为心之气血失和。

4. 乳婴儿中药用量应为成人量的( )

A.1/6

B.1/3

C.1/2

D.1/2~2/3

E.等量

答案:B

学员提问:简述一下小儿不同时期的中药用药剂量?原创。

解析: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

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

幼儿用成人量的1/2;

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用量。

5. 患儿,8岁,面部肢体浮肿3天,证见头痛眩晕,烦躁不安,视物模糊,口苦,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尿短赤,舌质红,苔黄糙,脉弦数。其病机为( )

A.水凌心肺

B.肝阳上亢

C.水毒内闭

D.邪陷心肝

E.湿热内侵

答案:D

学员提问:请分述一下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危重变证的表现?

解析: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过程中,若水湿、热毒炽盛,正气受损,正不胜邪,可出现一系列危重变证:

邪陷心肝:内陷厥阴,致使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心窍闭阻----高血压脑病(头昏、眩晕、甚则神昏、抽搐)。

水凌心肺:水邪泛滥,上凌心肺,损及心阳,闭阻肺气,喘促、心悸,甚至紫绀(循环充血)。

水毒内闭:湿浊内盛,脾肾衰竭,三焦壅塞,气机升降失司,水湿失运,使水毒内闭,发生少尿、无尿(肾衰)----癃闭、关格。

【中医基础理论】

孤府指的是( )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学员提问:是三焦吗?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中医诊断学】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稀疏属于()

A.先天不足

B.疳积

C.血热

D.肾精亏损

E.血虚

学员提问:什么是疳积啊?

答案与解析:原创

答案:B

疳积——以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为主要表现的儿科病证。多见于1~5岁儿童。疳积多因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运化失职,营养不足,气血精微不能濡养脏腑;或因慢性腹泻、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病,经久不愈,损伤脾胃等引起。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诊断学基础】

男性,54岁,l0年来上腹部胀闷不适,近l年来加重,且发现下肢浮肿,牙龈易出血。查体:面色灰褐,巩膜轻度黄染,双前臂可见蜘蛛痣,腹部膨隆,可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为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指,腹部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下肢凹陷性浮肿。临床可能的诊断是()

A.上腔静脉阻塞

B.下腔静脉阻塞

C.慢性肝炎

D.门脉性肝硬化

E.多囊肝

学员提问:为什么?原创

答案与解析:

答案:D

肝硬化患者进入失代偿期,症状明显,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两大类临床表现,这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详细的掌握!

门静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结合本患者情况):

1、脾肿大——脾肋下2指。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部可见静脉曲张,血流方向为脐以上向上,脐以下向下。

3、腹水——腹部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

并结合其他的症状,可确诊本病例为:D.门脉性肝硬化。

【卫生法规】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A.采取预防措施

B.进行医学观察

C.予以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学员提问:是E吗?

答案与解析:

答案:E.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中医妇科学】

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是( )

A.气虚、血热、血瘀

B.气虚、血虚、血瘀

C.气虚、血虚、血热

D.气虚、血虚、寒湿

E.以上都不是

学员提问:请解释?

答案与解析:

答案:A.

产后恶露不绝病因病机:

1.主要病机

本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冲任为病,气血运行失常所致。

2.常见病因及转化

⑴气虚――体质素弱,正气不足,产时失血耗气,正气愈虚。或因产后操劳过早,劳倦伤脾,气虚下陷,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而致恶露不绝。?

⑵血瘀――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入胞,与血相搏,瘀血内阻,或七情所伤,血为气滞,或胞衣残留,影响冲任,血不归经,以致恶露淋沥,日久不净。

⑶血热――平素阴虚,复因产时失血,阴液更亏,营阴耗损,而致阴虚生内热。或因产后过服辛热温燥之品,或感受热邪,或肝郁化热,以致热扰冲任,迫血下行,导致恶露不止。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