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答疑周刊》2011年第02期

【中医基础理论】

A.呼

B.笑

C.歌

D.哭

E.呻

1.属于“土”的声是( )

答案:C

2.属于“水”的声是( )

答案:E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解析:中国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据说是古人取诸自然声籁中的五个类型音阶,这五个音阶的特性,正好与五行的属性,有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宫」音和平雄伟,庄重宽宏,具有「土」的特性,可以入五脏中的脾;「商」音清净肃穆,有「金」的特性,可以入肺;「角」音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属「木」,可以入肝;「徵」音热烈欢欣,属五行中的「火」,可以入心;「羽」声悠扬澄静,柔和透明似「水」,可以入肾。

古医籍中关于五行、五音、五脏相配的记载很多。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中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在音为徵,在声为笑……。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在音为宫,在声为歌……。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在音为羽,在声为呻,……。

概言之,按中国古医籍中所论:天布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音(角、徵、宫、商、羽);地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育五化(生、长、化、收、藏);人有五脏(肝、心、脾、肺、肾),生五志(怒、喜、思、忧、恐)。体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有机联系。

3.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 )

A.阳中求阴

B.阳病治阴

C.阴阳双补

D.阴病治阳

E.热者寒之

答案:E

学员提问:求解析,那么阴病治阳又怎么能体现呢?

答案解析:阴病治阳——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患阴寒盛的病,损伤了阳气,治疗应扶阳。例如:水肿的阴水,其肿常先见于下身,多身凉不渴,气色枯白,语言低怯,手足不温,小便清白,大便稀薄,脉沉迟,用温阳肾脾、行气利水之剂治疗,可用实脾饮(厚朴、白朮、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皮、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疾病的症状在阴经,而针刺阳经。例如,手太阴肺经有病变而感冒咳嗽,可刺大杼、风门(足太阳膀胱经穴)。

【中医诊断学】

1.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共同症状是( )

A.身热不扬

B.脘腹胀闷

C.面黄不泽

D.口中黏腻

E.白带量多

答案:B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解析:寒湿内侵,中阳受困,脾气被遏,运化失司,可见脘腹痞闷胀痛;湿热蕴结脾胃,受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也可出现脘腹胀闷。因此选B.

2.舌苔薄黄者属( )

A.上焦热盛

B.湿热盛

C.胃肠有热

D.风热表证

E.热盛津伤

答案:D

学员提问:老师您好为什么不选B呢

答案解析:上焦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微渴,咳嗽,咽红肿痛,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红。

病机分析:温热之邪侵袭肺卫,卫气被遏,奋起抗邪,则发热;微恶风寒,肺合皮毛主表,肺气失宣,开合失司,则无汗或少汗;温热之邪伤津则口微渴;

温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则咳嗽;咽为肺之门户,温热之邪侵袭则咽红肿痛;温热之邪侵袭体表,故苔白,舌边尖红,脉浮数。温热之邪道传心包,心神被扰,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心开窍于舌,心神被扰则舌蹇;热盛于内,阳气郁遏,不达四肢则肢厥;热盛波及营分,则舌红。祝您学习愉快!

【中药学】

1.下列哪项不是艾叶的主治病证( )

A.经寒痛经

B.月经不调

C.宫冷不孕

D.胎漏下血

E.妊娠恶阻

答案:E

学员提问:为什么?

答案解析: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