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痢下白多赤少,一般多重用( )
A.温药
B.寒药
C.气药
D.血药
E.补药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白多赤少是痢疾里湿重于热的表现,要重用行气药以化湿。即“行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中医诊断学】
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此属于( )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寒热错杂
D.表热里寒
E.热证转寒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E。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病的本质属热,因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具有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恶寒反恶热)等反映热盛本质的症候。其实质为真热假寒。
热证转寒是有热证转变为了寒症,即只有寒症的表现了。
脾虚气陷证的表现应除外哪项( )
A.肛门重坠
B.久泄不止
C.胎动易滑
D.小便浑浊
E.便意频数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C。
脾气虚弱,升举无力,就会出现脾虚气陷证,脾气失去其分清泌浊的功能,可以出现小便浑浊如米泔。
胎动易滑是与肾气不固有关,冲任之本在肾,肾气不足,冲任失约,任脉失养,胎元不固。
【中医内科学】
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先声的方剂是
A.大建中汤
B.小建中汤
C.黄芪建中汤
D.补中益气汤
E.人参养荣汤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以小建中汤治疗手足烦热,可谓是后世甘温除热治法的先声。
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辨证及治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
【方剂学】
8月上旬,一男性儿童前额部出现2个红肿结块,约2cm×2cm,中央有一个脓头未溃,疼痛拒按,伴口渴便秘,尿短赤。应选用
A.五味消毒饮
B.仙方活命饮
C.清暑汤
D.防风通圣散
E.黄连解毒汤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本题患者因发生在8月上旬(正值暑期),且伴口渴便秘,尿短赤,辨证为暑热浸淫证之暑疖,所以用C.清暑汤。请注意本病的发生季节为夏秋,易发病人群为小儿。
【针灸学】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心中
B.肺中
C.胸中
D.手小指端
E.足大趾内端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为A。
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只是说大概位置。心与肺都位于胸部。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因此本题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