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笔试针灸歌决

奇经正经外,八脉自成规;冲任与督带,阴阳跷与维。

歌诀语释:十二正经之外又有八条经脉叫奇经八脉,即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一)任脉歌

任脉起胞中,前身经腹胸;上咽环唇口,目下承泣终。

歌诀语释:任脉起于胞中,出会阴行身前腹里过胸至咽喉,环唇口至目下承泣而终。

(二)督脉歌

督脉始长强,后背循脊梁;上巅还入脑,前额下鼻腔。

歌诀语释:督脉亦起于小腹内胞中,始穴是长强,向后沿脊柱上行,达风府,入脑,上巅顶,沿前额下行鼻腔。

(三)冲脉歌

冲脉起气冲,夹脐上走胸;会肾并阳明,血海称谓雄。

歌诀语释:冲脉起于少腹胞中,出于气冲穴,偕足阳明胃经之气,并肾经夹脐上行而散。会于咽喉,向上与任脉相会,络唇口达目下。冲脉与女子经血有密切关系,故称血海。

(四)带脉歌

带脉出章门,横行绕一身;诸经能约束,带下痛经寻。

歌诀语释:带脉起于季胁部之章门,横绕一身如腰带。于第二腰椎处与足少阴肾经之经别相连,再分出别走太阳经而系肾。带脉能约束诸经,对痛经、带下病有治疗作用。

(五)阴维脉歌

阴维始筑宾,上行系诸阴;过腹上结喉,颈部会于任。

歌诀语释:阴维脉起于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腿过腹至结喉,在颈部与任脉交会。阴维脉有维系诸阴经的作用。

(六)阳维脉歌

阳维始金门,诸阳系此端;胁背肩头面,颈后与督团。

歌诀语释: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循腿之外侧经肩背到额面部,再折至项后与督脉交会。阳维脉有维系诸阳经的作用。

(七)阴跷脉歌

阴跷起足跟,腿股内侧循;沿腹上胸面,治阴急阳缓。

歌诀语释:阴跷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的照海,沿腿股之内侧上行,经腹部、胸部、咽喉而上头面,阴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使人下肢矫健,故能治疗阴急而阳缓之病。

(八)阳跷脉歌

阳跷申脉始,外踝向上移;胁侧过肩颈,目系止风池。

歌诀语释:阳跷脉起于跟中的申脉穴,外踝向上移行,经肋胁至肩部,上面、经鼻旁人睛明,再行止于足太阳经的风池。阳跷脉能交通一身阴阳之气。主动,使下肢灵活矫捷。

1、五输穴: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2、十五络穴歌:

人身络穴一十五,我今逐一从头举,手太阴络为列缺,手少阴络即通里,

手厥阴络为内关,手太阳络支正是,手阳明络偏历当,手少阳络外关位,

足太阳络号飞扬,足阳明络丰隆记,足少阳络为光明,足太阴络公孙寄,

足少阴络名大钟,足厥阴络蠡沟配,阳督之络号长强,阴任之络号尾翳,

脾之大络为大包,十五络脉君须知。

十五络脉歌

手太阴列缺,少阴通里穴;厥阴为内关,太阳支正别。

手阳明偏历,少阳外关觅;足太阳飞扬,阳明丰隆强。

少阳络光明,太阴公孙将;少阴络大钟,厥阴蠡沟同。

督脉络长强,任脉鸠尾详;脾大络大包,十五络记牢。

歌诀语释:手太阴络脉名列缺;手少阴络脉名通里;手厥阴络脉名内关;手太阳络脉名支正;手阳明络脉名偏历;手少阳络脉名外关;足太阳络脉名飞扬;足阳明络脉名丰隆;足少阳络脉名光明;足太阴络脉名公孙;足少阴络脉名大钟;足厥阴络脉名蠡沟;督脉络脉名长强;任脉络脉名鸠尾;脾之大络名大包;十五络脉可加强互为表里两经间的联系,沟通腹背经气,统属全身络脉,敷布周身气血。

3、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4、十二原穴歌:

太冲原肝丘墟胆,心包大陵胃冲阳,太渊肺而太溪肾,京骨之原本膀胱,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