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基础理论》复习题五

综合复习题(A1型题5)

一、A1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 1 题 女子胞的功能活动与下述哪项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肝、肾、冲脉、带脉

C.心、肝、肾、冲脉、督脉

D.冲脉、带脉、任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肾和天癸的作用。二是冲、任二脉的作用。三是心、肝、脾三脏的作用。

第 2 题 五脏藏神,肾藏

A.魂

B.神

C.意

D.魄

E.志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中医学将神分为魂、神、意、魄、志,分别归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第 3 题 手阳明经络于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十二经脉在体内直接与本脏腑相连,称之为属;十二经脉又各与其相为表里的脏腑相联系,称之为络。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相为表里的两经,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

第 4 题 以下哪种情志异常,可导致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

A.过度愤怒

B.喜乐过度

C.过度悲忧

D.突然受惊

E.思虑过度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可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第 5 题 暑邪为病而见汗多,气短,乏力,这是由于

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B.暑应于心,易扰心神

C.暑多挟湿,易困脾土

D.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E.暑为阳邪,化火伤阴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暑邪侵犯人体,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迫津外泄,所以暑邪侵犯人体可引起大汗出。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由于津能载气,在大量汗出的同时,气随汗泄,引起气虚,可出现气短乏力,声低懒言等。

第 6 题 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里

C.气血的盛衰

D.病证的虚实

E.疾病的类别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实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虚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所以说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第 7 题 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盛则寒

C.阳虚则寒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不能外达而格阴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在临床上除了一系列阳热症状外,还可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第 8 题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胸腹正中线向外的顺序是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胸腹正中线向外排列的顺序是: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第 9 题 观察虚里的变化,可以了解下述什么气的盛衰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虚里为心尖搏动处,在左乳下。临床常以诊察虚里处的变化来测知宗气的盛衰。

第 10 题 与足太阴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厥阴

B.足少阳

C.足阳明

D.手太阳

E.手少阳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与别络的互相沟通,组成了六对表里相合关系。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