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题(B1型题5)
一、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答案ABCDE
第 1 题 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
答案ABCDE
第 2 题 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
【正确答案】:1.B;2.D
【解题思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是手经分布在上肢,足经分布在下肢;阴经分布在内侧,阳经分布在外侧。四肢内外侧又分为前缘、中线、后缘。太阴经、阳明经分布在前缘;厥阴经、少阳经分布在中线;少阴经、太阳经分布在后缘。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阳维脉
答案ABCDE
第 3 题 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答案ABCDE
第 4 题 具有约束纵行诸经功能的是
【正确答案】:3.A;4.D
【解题思路】: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冲,有要冲、要道之意。冲脉上行至头,下行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贯穿全身,成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并能调节十二经气血。当脏腑经络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够加以贮存和涵蓄;当脏腑经络气血不足时,冲脉可以给予灌注和补充,从而调节和维持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之称。带脉的生理功能为约束纵行诸经。
(5~6题共用备选答案)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答案ABCDE
第 5 题 具有善行数变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答案ABCDE
第 6 题 具有重浊粘滞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正确答案】:5.A;6.C
【解题思路】:风性善行而数变,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和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的特性。湿性重浊,粘滞,易引起带有沉重感的症状。并有病程较长,不易痊愈的特性。
(7~8题共用备选答案)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阴阳两虚证
答案ABCDE
第 7 题 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答案ABCDE
第 8 题 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正确答案】:7.C;8.D
【解题思路】: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将弱小阳气格拒排斥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真寒假热的病理变化。阴寒内盛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在临床上除了一系列阴寒症状外,还可出现面红如妆、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故称为真寒假热之证。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不能外达而格阴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在临床上除了一系列阳热症状外,还可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9~10题共用备选答案)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答案ABCDE
第 9 题 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
答案ABCDE
第 10 题 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
【正确答案】:9.C;10.A
【解题思路】: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药治疗正气不足引起的闭塞不通的疾病。适用于真虚假实,因虚所致的闭塞不通。热因热用是指用温热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疾病。适用于真寒假热证。
(11~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藏于肾中之气
B.积于胸中之气
C.吸入肺中之气
D.行于脉外之气
E.行于脉中之气
答案ABCDE
第 11 题 宗气是
答案ABCDE
第 12 题 卫气是
【正确答案】:11.B;12.D
【解题思路】: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