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复习题
一、A1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 1 题 流行性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
A.3~5天
B.1周
C.1~2周
D.2~3周
E.一个月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这是道记忆题,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4~46天,一般为1~2周。
第 2 题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
A.一种DNA病毒
B.正性单链RNA病毒
C.与丙型肝炎病毒一样
D.与艾滋病毒(HIV)相同属反转录病毒科
E.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汉坦病毒属,为负性单链RNA病毒。
第 3 题 在霍乱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寒战、高热、急性起病
B.先泻后吐
C.无痛性腹泻
D.米泔水样吐泻物
E.严重者有痛性肌肉痉挛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多数霍乱是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多无腹痛,无里急后重,典型的有米泔水样吐泻物,大量电解质丢失,低钠可引起痛性肌肉痉挛,低钾引起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麻痹、心律失常等。一般无发热,或仅有低热,更无寒战,因此答案是A。
第 4 题 关于艾滋病高危人群以下哪项错误
A.50岁以上的人
B.男性同性恋
C.性乱者
D.静脉药瘾者
E.多次输血者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性乱者、静脉药瘾者和多次输血者,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的青壮年,所以50岁以上的人一般不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第 5 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
A.轮状病毒
B.新型冠状病毒
C.衣原体
D.支原体
E.嗜血细胞病毒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
第 6 题 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抗-HBe
B.抗-HBs
C.DNA聚合酶
D.抗核抗体
E.抗-HBc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乙肝的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在疾病的恢复期开始出现抗-HBs,这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因此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性作用,而抗-HBe和抗-HBc虽然也是抗体,但不是保护性抗体,DNA聚合酶和抗核抗体与乙肝无关。
第 7 题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虫媒传播
D.血液
E.接触传播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细菌性痢疾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感染。虫媒如苍蝇可以传播,但亦通过污染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其余途径一般不会传播。
第 8 题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
A.早发现
B.早休息
C.早诊断
D.早治疗
E.就近治疗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分别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及就近治疗。
第 9 题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
A.病毒血症
B.血浆外渗
C.心肌损害
D.微血管痉挛
E.电解质紊乱
【正确答案】:B
【解题思路】: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即病程的3~7日常出现低血压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此外由于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DIC的发生,血液循环淤滞,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引起早期休克。其他各项均不是主要原因。
第 10 题 按痢疾杆菌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可分为
A.4群
B.5群
C.3群
D.1群
E.2群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的不同可将痢疾杆菌分为A、B、C、D四群。
第 11 题 霍乱的病理变化为
A.肠粘膜有炎症性改变,表浅溃疡
B.肾有变性及炎症性改变
C.心、肝、脾无变化
D.胆囊无胆汁
E.严重脱水现象,皮肤干燥,脏器缩小
【正确答案】:E
【解题思路】:霍乱的病理特点主要是严重脱水引起的一系列改变。出现皮肤干燥,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