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基础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饮在胸胁的为( )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留饮

答案与解析:答案选D。仲景《金匮要略》,始有痰饮之名,更以痰饮咳嗽,列为专章。谓饮有四种: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又提及留饮、伏饮,后人因有五饮、六饮之名。但所谓留饮、伏饮,是指水饮留而不行,伏而不出,实指饮病之新久浅深,四饮也不外于留、伏之理,并非四饮之外,另有留饮和伏饮。更有增澼饮、流饮为八饮者,殊不足采。据《金匮要略》所论,痰饮仅属饮中之一种,而诸饮又俱统于痰饮,痰饮每多相提并论。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其所谓留饮,即饮之留而不行者。伏饮,即饮之伏而不出者。

2、具有促进脾胃运化作用的是( )

A.肝的功能

B.心的功能

C.胆的功能

D.肺的功能

E.肾的功能

学员提问:怎样理解?

答案与解析:答案选择A。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间气机的升降,从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另一方面,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要借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乃肝之余气所化,并且其分泌还要受肝疏泄功能的影响。

3、“生气之源”指的脏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与解析:答案选择C。

“生气之源”中的“气”是指脾主运化,能将饮食的消化及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充足的原料,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

4、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答案与解析:足少阴距腹中线0.5寸,足阳明胃经距腹中线2寸,足太阴距腹中线4寸,足厥阴经循行于足太阴经之外侧,答案选A。

5、可用阴阳对立制约解释的是( )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答案与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的结果是达到动态平衡,称为“阴平阳秘”,如果这种平衡遭遇破坏即是疾病的形成,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自有其规律,若冬天应寒反暖则人体的生命活动也受影响,易引起疾病。而相应的治则则是阴阳偏胜的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答案选C。

6、走息道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脏腑之气

答案与解析:本题答案选择B。

息道系指今之气管。《灵枢·忧恚无言》:“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卷上:“盖喉咙为息道……”气道,出《灵枢·口问》。即息道,呼吸的通道。即由气管、喉、鼻道等连成的呼吸道。

7、重病眼窝深陷,视不见人属( )

A.吐泻伤津

B.气血两虚

C.阴阳竭绝

D.邪热炽盛

E.肝肾阴亏

答案与解析:目睛下陷窠内,是五脏六腑精气已衰,病属难治;如仅微陷,是脏腑的精气末脱,病属可救;若里陷已深,视不见人,真脏脉现,便是阴阳竭绝的死证。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当重病眼窝深陷,视不见人时,五脏六腑精气已绝,阴阳即将竭绝的死侯。答案选C。

8、女子胞的功能活动与下述哪项关系密切()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肝、肾、冲脉、带脉

C.心、肝、肾、冲脉、督脉

D.冲脉、带脉、任脉、心、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答案与解析:女子胞与肾和冲任二脉(见冲脉、任脉)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肾主人体生殖机能,与女子胞有络脉相联系,而冲任二脉都起于胞中,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当女性身体发育到一定的年龄,肾精旺盛,冲任二脉气血充足,月经来潮,为孕育胎儿提供了条件。若肾气衰弱,冲任二脉气血不足,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甚或不能受孕等病证。妇女至50岁左右,随着肾中精气和冲任二脉的衰弱,进入绝经期,则不能受孕。此外,女子胞与心、肝、脾三脏的关系密切。因为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都有赖于血,而心主血,肝藏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统血。心、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均可影响女子胞的正常功能而出现月经和胎孕疾病,故临床中见月经不调或胎孕病证时,多从肾、肝、脾、心及冲任二脉着手治疗。答案选E。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