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2.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腧穴不宜针刺;怀孕3个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可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也应禁刺;月经期间,如月经正常者,最好不予针刺,对月经不调者为了调经可以针刺。
3. 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项部腧穴一般不宜用针刺。此外,因小儿不能合作,针刺时宜采用速针法,不宜留针。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针刺眼区腧穴,要掌握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防刺伤眼球出血。背部第十一胸椎两侧、侧胸(腋中线)第八肋间、前胸(锁骨中线)第六肋间以上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心肺,尤其对肺气肿患者,更需谨慎,防止发生气胸;两胁及肾区的腧穴,禁止直刺、深刺,以免刺伤肝、脾、肾脏,尤其是肝脾肿大的患者,更应注意;对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和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必须注意针刺的角度、深度,如针刺不当,也可能刺伤胃肠道和膀胱,引起不良后果;针刺部位以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的腧穴,如进针的角度、深度不适当,可以误伤延脑和脊髓,引起严重后果。针刺这些穴位时,到一定的深度,如患者出现触电感向四肢或全身放散,应立即退针,切忌捣针。